焊工控制焊接变形的技巧.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焊工控制焊接变形的技巧

我在焊装车间摸爬滚打了十余年,最常听见的抱怨不是弧光刺眼、铁水烫手,而是——“又变形了!”。一块好好的钢板,焊完歪成月牙;两个精准下料的构件,焊完对不上孔位;更头疼的是压力容器、大型框架这类“大家伙”,变形超标可能直接报废,返工成本能心疼得人直抽抽。这些年跟着师傅学,自己慢慢啃透《焊接结构学》,又在实践里摔打,算是攒下了点“抗变形”的真本事。今天就掏心窝子和同行们唠唠:控制焊接变形,得像带兵打仗,既要懂“防”的策略,也要会“控”的手段,更得有“救”的本事。

一、先摸透“敌人”:焊接变形是怎么产生的?

要制敌,先知己知彼。焊接变形的“根”,藏在热胀冷缩的物理规律里。电弧引燃那瞬间,焊缝区温度能飙到2000℃以上,周围金属被烤得膨胀;可电弧一走过,熔池快速冷却收缩。但周边金属还“没反应过来”——受热少的区域温度低、刚性大,像一堵墙似的阻碍焊缝收缩,这一拉一扯,应力就攒下了;等冷却彻底,应力释放,变形就“冒头”了。

常见的变形有五种:收缩变形(焊缝变短拉着工件缩)、角变形(单面焊时焊缝一面收缩,工件像折扇子似的翘角)、弯曲变形(焊缝不对称,工件朝焊缝多的一侧弯)、波浪变形(薄板焊接时,焊缝周围压应力太大,板像水面波纹似的鼓包)、扭曲变形(焊接顺序乱套,应力分布不均,工件拧成麻花)。

我刚入行时接过个苦差事:焊2米长的钢桁架,结果焊完中间鼓了5毫米。师傅拿着卷尺敲我脑袋:“没搞清楚变形咋来的,就想着赶紧焊完交工?”后来才明白,变形不是“焊完才出现”,而是从起弧那一刻就在“积累”,控制变形得贯穿整个焊接流程。

二、防患于未然:设计与工艺的“先手棋”

控制变形,最高明的办法是“让变形自己抵消自己”。就像盖房子先画好图纸,焊接前的设计和工艺规划,就是给变形“画牢笼”。

(一)设计阶段:从源头减少变形隐患

我见过最离谱的设计:一块6毫米厚的钢板,非要在中间焊三条10厘米长的角焊缝,间距才5厘米。结果焊完,钢板中间凹得能放个茶杯——焊缝太密集,热输入扎堆,收缩应力叠加,不变形才怪!

减少焊缝数量与尺寸

焊缝越多、越厚,热输入越大,变形风险越高。能铆接的别焊,能角焊缝的别开坡口,能间断焊的别连续焊。比如做支架时,原本设计用连续角焊缝,改成每100毫米焊50毫米的间断焊,变形能降30%。但得注意,间断焊要算好强度,别为了防变形丢了安全性。

焊缝对称布置

变形的“天敌”是对称。我焊过一个矩形框架,原本焊缝全集中在上边,焊完上边缩,框架像被压弯的弓。后来把焊缝对称分布在上下边,焊接时两边同时施焊,收缩力相互“拉扯”,变形几乎看不见。尤其是长焊缝,一定要成对出现,像人的两条腿,平衡才稳当。

避免焊缝交叉与密集

焊缝交叉的地方,相当于“热叠加区”,冷却时应力像拧麻绳似的绞在一起,最容易鼓包或开裂。我有次焊油箱加强筋,图纸上两条焊缝在中间十字交叉,焊完那片区域直接凸了2毫米。后来和设计沟通,把其中一条焊缝错开100毫米,问题就解决了。

(二)工艺选择:给变形上“保险栓”

设计定好了,工艺参数就是“执行手册”。电流、电压、速度、顺序……每个参数都像调节变形的“旋钮”,调对了,变形“服服帖帖”;调错了,变形“撒欢乱跑”。

选对焊接方法

不同焊法热输入差别大。比如手工电弧焊(手把焊)热输入高,适合厚板;TIG焊(氩弧焊)热量集中,薄板变形小;激光焊热输入最小,精密件首选。我焊0.8毫米的不锈钢薄板时,用手把焊总烧穿变形,换了脉冲氩弧焊,电流调小,焊速加快,变形直接从2毫米降到0.5毫米。

调准焊接参数

参数里最关键的是“热输入”(热量=电流×电压÷速度)。热输入大,熔池宽、冷却慢,收缩力大;热输入小,熔池窄、冷却快,收缩力小。但热输入太小也不行,容易未熔合。我总结了个“经验公式”:板厚越薄,电流越小、焊速越快;板厚越厚,电流稍大但焊速不能太慢。比如6毫米低碳钢板,用φ3.2焊条,电流100-120A,焊速保持“焊条熔完一根,焊缝走30厘米”,变形控制最好。

定好焊接顺序

顺序是控制变形的“指挥棒”。我师傅常说:“焊接顺序对,变形能抵消;顺序错,变形像脱缰的马。”常见的顺序有:

分段退焊法:长焊缝分成50-300毫米的小段(薄板短,厚板长),从中间往两边退着焊。比如焊2米长的焊缝,先焊中间第3段,再焊第2段,最后焊第1段,每段的收缩力被后面的焊接“压”住,整体变形小。我焊过3米长的吊车梁,用分段退焊法,变形比连续焊小了80%。

对称焊法:工件对称的位置同时焊。比如矩形框架,两个人从对角同时施焊,左边焊一段,右边跟着焊一段,收缩力相互“拉平”。

跳焊法:焊缝分散的工件,先焊两端再焊中间。比如焊一块带四条筋板的底板,先焊对角两条,再焊另外两条,避免中间应力集中鼓包。

三、操作中的“巧劲”:手稳心细才能“拿捏”变形

设计和工艺是“战略”,操作手法就

文档评论(0)

【B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