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爆炸法制备碳包覆铜纳米粒子及其对AP热分解的影响研究
摘要
本研究采用爆炸法成功制备出碳包覆铜纳米粒子,通过多种表征手段对其形貌、结构和成分进行分析,并深入探究该纳米粒子对高氯酸铵(AP)热分解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爆炸法制备的碳包覆铜纳米粒子具有均匀的粒径分布和良好的包覆结构,能够显著降低AP热分解反应的活化能,加快热分解反应速率,为AP基推进剂的性能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材料基础。
关键词
爆炸法;碳包覆铜纳米粒子;高氯酸铵;热分解
一、引言
高氯酸铵(AP)作为复合固体推进剂中重要的氧化剂,其热分解性能对推进剂的燃烧性能起着关键作用。通过添加催化剂来改善AP的热分解性能,进而提升推进剂的燃烧效率和能量释放,一直是固体推进剂领域的研究热点。纳米粒子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催化领域展现出优异的性能。碳包覆金属纳米粒子结合了碳材料和金属材料的优点,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导电性和催化活性,在众多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爆炸法是一种利用爆炸瞬间产生的高温、高压和高应变速率等极端条件来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制备过程简单、效率高、能够实现材料的原位包覆等优点。目前,关于爆炸法制备碳包覆铜纳米粒子及其对AP热分解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采用爆炸法制备碳包覆铜纳米粒子,并系统研究其对AP热分解性能的影响,为AP基推进剂的性能改进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实验部分
(一)实验原料
本实验选用硝酸铜(Cu(NO?)??3H?O,分析纯)、尿素(CO(NH?)?,分析纯)、乙炔(C?H?,纯度≥99.9%)作为主要原料。硝酸铜作为铜源,尿素在爆炸过程中可分解产生碳源,乙炔则用于在爆炸过程中进一步促进碳的形成和包覆。此外,实验还使用了去离子水作为溶剂,用于配置反应溶液。
(二)碳包覆铜纳米粒子的制备
将一定量的硝酸铜和尿素溶解于去离子水中,配制成均匀的混合溶液,溶液中硝酸铜与尿素的摩尔比为1:3。将混合溶液转移至特制的爆炸容器中,密封后充入一定压力(0.5MPa)的乙炔气体。采用电雷管引爆,在爆炸瞬间,混合溶液迅速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硝酸铜分解生成铜原子,尿素和乙炔分解产生碳源,在高温高压的极端条件下,碳源在铜粒子表面沉积,形成碳包覆铜纳米粒子。爆炸完成后,收集反应产物,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交替洗涤数次,以去除表面残留的杂质,最后在60℃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12h,得到碳包覆铜纳米粒子样品。
(三)样品表征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碳包覆铜纳米粒子的形貌和粒径进行观察和分析。将少量样品分散在硅片上,喷金处理后置于SEM样品台上,在不同放大倍数下观察样品的表面形貌和颗粒分布情况,并通过ImageJ软件对至少200个粒子进行粒径测量,统计粒径分布。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进一步观察碳包覆铜纳米粒子的微观结构和包覆情况。将样品超声分散在无水乙醇中,滴加在铜网上,待乙醇挥发后,置于TEM下观察,获取高分辨率的图像,分析碳层的厚度和均匀性。
X射线衍射仪(XRD):采用X射线衍射仪对样品的物相结构进行分析。以CuKα为辐射源,扫描范围为10°-80°,扫描速度为5°/min。通过分析XRD图谱,确定样品中铜和碳的存在形式以及是否有其他杂质相生成。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利用XPS对样品表面的元素组成和化学状态进行分析。通过对C1s、Cu2p等特征峰的分析,确定碳和铜的化学结合状态,进一步验证碳包覆结构的形成。
(四)AP热分解性能测试
将制备的碳包覆铜纳米粒子与AP按不同质量比(0%、1%、3%、5%)均匀混合,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纯AP及不同样品进行热分解性能测试。测试条件为:氮气气氛,流量为50mL/min,升温速率为10℃/min,温度范围为50℃-500℃。通过分析DSC曲线,获取AP热分解过程中的起始分解温度(Tonset)、峰值温度(Tpeak)、分解热(ΔH)等热分解参数,并采用Kissinger法和Ozawa法计算AP热分解反应的活化能(Ea)。
三、结果与讨论
(一)碳包覆铜纳米粒子的表征结果
SEM分析:SEM图像显示,制备的碳包覆铜纳米粒子呈球形,粒径分布较为均匀,平均粒径约为80nm。粒子之间分散性良好,无明显团聚现象,这表明爆炸法制备过程中形成的高温高压环境有助于纳米粒子的均匀生长和分散。
TEM分析:TEM图像进一步证实了碳包覆结构的存在。从高分辨率TEM图像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铜纳米粒子表面均匀地包覆着一层厚度约为10nm的碳层,碳层与铜粒子之间结合紧密,界面清晰。这种良好的包覆结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热处理对含铜马氏体抗菌不锈钢力学、抗菌、耐蚀性的影响.docx
- 热处理温度与气氛对共沉淀法制备Ni-Zn铁氧体阳离子分布的影响研究.docx
- 热带QBW与ISO对西北太平洋地区热带气旋生成及路径的影响机制探究.docx
- 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对江南春雨年际变化的多维度解析与数值模拟.docx
- 热流方程稳态与非稳态解的长时间行为剖析.docx
- 热激与贮藏温度对采后红提和青椒抗坏血酸代谢的影响机制研究.docx
- 焦作市贫困农村11-13岁学生铁营养状况剖析及影响因素探究.docx
- 焦炭碳溶损初始反应温度:多因素解析与反应性关系探究.docx
- 焦点视域下公益广告语的多维解析与策略构建.docx
- 燃气轮机联合循环(GCC)发电系统:性能剖析与优化策略探究.docx
- 父母冲突对流动儿童抑郁与社交焦虑的影响机制:亲子沟通与同伴依恋的多维解析.docx
- 爸爸你在哪里——父职缺失对子女心理健康影响的叙事研究.docx
- 牙周环境因素对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干预策略研究.docx
- 牛津高中英语教材任务:多维视角下的剖析与反思.docx
- 牛磺酸干预下视神经损伤的形态学变化与Nogo-A mRNA表达机制探究.docx
- 牛膝多糖与锌对小鼠树突状细胞免疫调节机制的深度解析.docx
- 牟宗三马克思主义观:审视、分歧与当代省思.docx
- 牡丹花期对四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响应及调控机制研究.docx
- 物业税实施方案经济影响的多维度剖析与比较研究.docx
- 物料流量成本会计在污水处理厂的应用与价值探究——以[具体污水处理厂]为例.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