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2—
《乡土中国》读后感
众所周知,中国既是一个历史古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数千年的农耕文明,可以说中国社会的基础就在乡村。而我出生成长工作的地方——xx,就是一个乡土社会的缩影,这里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虽历经寒来暑往、岁月变迁,传统的文化底蕴和乡土风情非但没有消亡,反而呈现出熠熠生辉的多彩景象。这正是我所热爱的乡土大地,空气中总是充满宁静,弥散着一股沁人心脾的泥土清香。然而过去年少的我对乡土并没有特别多的深层次思考,觉得乡土就像席慕容说过的“不管你看还是不看,他都在那里”,直到工作之后一次偶然机会读到费孝通笔下的《乡土中国》,突然之间带给我直达灵魂深处的触动,那些寻常人看来司空见惯的农村现象,却折射出一种力量横跨千年历史潮流,推动中国社会发展浩浩荡荡、行稳致远,这就是乡土和乡土影响下的中国。虽然此书距离首版已经过去70多年,很多理论依据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书中的许多观点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所以今天非常高兴能够通过这个平台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
《乡土中国》的作者是费孝通先生。费孝通先生是江苏吴江人,是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被誉为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一生经历了中国社会的重大变迁,为了搞清楚中国社会的状况,20多年间七下甘肃定西、30余次到江苏吴江调查,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先后写下了数百万字的著作,《乡土中国》就是其代表作。同时,他也具有那个时代所有爱国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人民赤诚的热爱,笔墨中自然而言体现出一种内忧外患的痛苦挣扎之中所自然流淌出来的思想情感,用他后来自己的评价就是,这些文字根本是在探讨“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这个大问题,同时也是在抒发着自己对于理想中的中国应该选择的道路将会是怎样的,生动演绎了中国知识分子“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崇高理想追求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这本书最初是费孝通作为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的教授在其所开设的“乡村社会学”一课的教学内容,应《世纪评论》之约写成分期连载的文章,先后有十四篇问世。之后他将其结集,冠以“乡土中国”之名出版。全文篇幅不多,但言简意赅、微言大义,从乡土本色、文字下乡、传统道德、宗法家族等诸多方面进行思考,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差序格局”“礼治秩序”和“教化权力”的概念,在短短的篇幅中基本上涵盖了乡土社会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从一个宏观角度清晰地勾勒出了乡土中国的面貌。同时,这本书也不像我们印象中的理论专著那般晦涩难懂,整个行文风格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用了许多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前面有些章节看起来甚至有点像小说,即使是后面的章节,虽说理的成分多,也绝无深奥的语言,而且处处用于阐释实有的现象。比如,他说教授的孩子识字多但下乡捉不了蚱蜢,而山村的孩子不识字却善捉蚱蜢,各有各的得意聪明处,这是由不同的生存环境所致,不能说识字的就一定比不识字的聪明。由此渐渐引述到了乡间的人为什么重语言不重习字,让人读起来就会觉得生动形象而又幽默风趣。
书中讲述了诸多关于乡土社会的特色问题,不过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礼治秩序”。本书中提到的“礼”并不是我们平时所想到的礼,指的是“文质彬彬”,抑或是“文明”“慈善”,或是见了他人礼貌性的问候,这里所说的“礼”似乎可以算是一种制度。在礼治秩序中,礼治是社会公认合适的行为规范。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而维持礼这种规范则是传统,这里的传统有可能是好的高雅风尚,也有可能是坏的丑陋恶习。礼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就比如书中举例说,“印度有些地方,丈夫死了,妻子得在葬礼里被别人用火烧死,这是礼。又好像在缅甸有些地方,一个人成年时,一定要去杀几个人头回来,才能完成为成年礼而举行的仪式。我们在旧小说里也常读到杀了人来祭旗,那是军礼。”你可以说它们很残酷,可残酷与否与合礼与否无关。在礼治秩序中,礼治是对传统规则的服膺。用作者的话说,是一种“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包括生活的各方面,人和人的关系,都有着一定的规则。行为者对于这些规则从小就熟习,不问理由便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比如,如今春节走亲访友去拜年的习俗就是一种从小熟知的传统规则,大家已经把这个外在的规则化成了内在的习惯。由此可见,礼治是源于社会历史传统的,它是需要长时间才能形成的。随着社会的变迁,礼治表现出诸多不适应的地方,这也才有了法治的出现。
刚刚我们沿着作者的思路,初步窥视了作为中国乡村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时过境迁,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城务工,如今的农村社会结构、治理方式等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乡村正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的转型期,传统力量与现代化力量的博弈贯穿转型期的全过程,由此带来的基层治理压力和挑战前所未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pdf VIP
- 中考现代文阅读——邓宗良《母亲的叶搭饼》.docx VIP
- 2025年防火涂料项目深度研究分析报告.docx
- CDS2.XwithHPLC操作说明资料.pdf VIP
- Python数据分析及应用 课件 第3、4章 程序的控制结构、函数.pptx
- 2025村道生命防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 我国隧道盾构掘进机技术的发展现状.doc VIP
- DBJ50_T-460-2023 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数字化企业评价标准(OCR).pdf VIP
- 食材采购配送服务以及售后服务方案.pdf VIP
- 2025年国考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省级与地市级合卷) .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