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6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docx

专题16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资料整理【淘宝店铺:向阳百分百】

资料整理【淘宝店铺:向阳百分百】

资料整理【淘宝店铺:向阳百分百】

专题1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统考三模)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乙】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①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凌②上犯禁③,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节选自《管子》)

【注释】①奚:疑问代词,相当于“何”。②凌: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③犯禁:触犯禁令。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委而去之????????????

(2)亲戚畔之

(3)奚以知其然也????????

(4)故治国常富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

3.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注一处)

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4.甲乙两文都论述了___________(用乙文中四字短语概括),都强调人的重要性。但两文论述的角度有不同,甲文强调要___________(原文中两字概括)乙文强调要_________(原文中两字概括)

5.甲文说的“得道者多助”和乙文说的“凡治国之道”,这两个“道”意思一样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1.(1)委,放弃。(2)畔,通“叛”,背叛。(3)然:这样。(4)故,所以。2.(1)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2)因此,善于主持(或治理)国家的君主,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起来。3.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4.治国之道得道或“人和”富民5.不一样。【甲】文中的“道”指统治者施行的“仁政”(取得战争胜利),【乙】文中的“道”指统治者治理天下的方法、途径。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1)句意:守城者弃城而逃走。委:放弃。

(2)句意: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畔:同“叛”,背叛。

(3)句意: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然:这样。

(4)句意:所以治理得好的国家长久富裕。故:所以,因此。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1)固,巩固;以,凭、靠;威,威慑。

(2)是以,因此;必,一定;富民,使人民富裕。

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本句句意:人民富裕就容易治理,人民贫穷就难以治理。“民富则易治也”与“民贫则难治也”是两个独立完整的主谓句子,且“也”作为句末语气词,故断句为: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提取。

解答此题,可根据对语段内容的感知与理解,通过对句意的疏通来概括作答。根据甲文语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乙文语句“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大凡治国的道理,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可知,两段选文都论述了治国之道,都强调以民为本,但甲文是从“得道或施仁政”的角度,乙文是从富民的角度来论述的。

5.本题考查对文章重要词语理解的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来理解两个“道”的含义。两篇文章中的“道”是不一样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意思是: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可知甲文所说的“道”,指的是统治者施行的“仁政”:“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意思是:因此,善于主持国家的君主,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起来,然后再加以治理。可知乙文所说的“道”,指的是统治者得天下的方法、途径。

【参考译文】

(甲)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士兵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三里的内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城墙不是不高,护城

文档评论(0)

专业写作罗老师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二级建造师持证人

专注于教学及企业生产文案的创作,具有多年工作经验,欢迎咨询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9月21日上传了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二级建造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