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西迁精神薪火传汇报人:时间:2025
前言历史铸就荣耀,精神永垂不朽。60多年前,交通大学师生响应党的号召,从黄浦江畔迁到渭河之滨,铸就了坚毅厚重、可歌可泣的西迁精神,彰显了党领导下知识分子爱国奋斗的精神追求和使命担当。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党的百年奋斗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2021年9月29日,西迁精神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新时代传承弘扬西迁精神,有助于进一步激发教育和科技战线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艰苦创业精神,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1西迁精神的历史生成2西迁精神的精髓3西迁精神的时代价值目录
01西迁精神的历史生成
西迁精神的历史生成精神是历史的升华,历史是精神的展开。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回首西迁人踏歌西行、筚路蓝缕的艰辛历程和扎根西部、开拓创新的宏伟画卷,西迁人的爱国主义精神映耀心扉。
西迁精神的历史生成西迁是党中央根据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得到恢复与初步发展,政治和社会趋于稳定,为大规模展开经济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一五”计划期间确立的156个建设项目中,在陕西有24项。1952年院系调整后,整个西北仅在咸阳有一所工学院。在西部建设高水平工业大学,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尤为重要。高等教育部在西迁通知中指出,“根据中央指示:高等教育建设必须符合社会主义建设及国防建设的要求,必须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计划相配合”。西迁的战略意义决定了西迁精神的高度。
西迁精神的历史生成西迁是新中国高等教育历史上最伟大的“迁徙”。1955年3月30日,高等教育部党组根据中央方针,提出并上报国务院《关于沿海城市高等学校一九五五年基本建设任务处理方案的报告》,7月21日,高等教育部下发《关于交通大学内迁西安的通知》。在交大党委的领导下,迁校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1956年8月,6000多名师生员工手持着印有“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粉色乘车证奔赴黄土地。当年9月10日,西迁第一届学生的开学典礼在西安如期举行,没有耽误一堂课,也没有影响一次实验。
西迁精神的历史生成西迁教授卢烈英回忆说:“1956年8月10日那天,车站锣鼓喧天、彩旗飘扬,要登车的师生员工和家属有上千人,送行的也有几百人。”1956年底交大在册的767名教师中,迁到西安的有537人,占教师总数的70%。学生热情高涨,1954级、1955级学生迁来西安的共计2291人,占两个年级学生总数的81%。时至今日,万人西迁的磅礴交响依然绕梁,西迁精神正是在这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积淀形成的。
西迁精神的历史生成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西迁精神给予高度评价。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西安交通大学老教授的来信作出重要指示。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再次提到西安交大西迁的老教授。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交通大学考察时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02西迁精神的精髓
西迁精神的精髓西迁是历史,永恒是精神。西迁时,交大校园里流传着三句感人至深的口号,“党的决定就是我们的行动”“党叫我们去哪里,我们就背起行囊去哪里”“哪里有事业,哪里有爱,哪里就是家”。2019年,“西迁人”爱国奋斗先进群体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致敬词描述道:“你们是铺路石,金子般闪耀在岁月的最深处;你们是螺丝钉,钻石般旋转在共和国的年轮里。”这些话语生动昭示了西迁人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价值选择、思想境界和行动风范。
西迁精神的精髓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西迁人群体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以民族大义为念、以家国天下为重的知识分子,比如电工学家钟兆琳、热工学家陈大燮、数学家张鸿、物理学家赵富鑫、电磁学家黄席椿等。热工专家陈大燮作为迁校带头人之一,放弃了大上海的房产和优越生活环境,义无反顾偕夫人首批赴西安参加建校工作。去世前,他把自己一生积蓄全都捐赠学校设立奖学金。“中国电机之父”钟兆琳迁校时已经50多岁,当时周恩来总理考虑到钟先生年事已高,且爱人常年卧病在床,让他不必去西安了,但他坚持克服困难,安顿好家人,只身一人随校西迁。他常常教导学生要理解西迁建设的意义,临终前他叮嘱孩子把骨灰安放在他奉献一生的黄土地上。
西迁精神的精髓西迁精神的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听党指挥跟党走就是最大的爱国主义。西迁人听党指挥跟党走的根源在于党的初心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也是知识分子的最高价值标准。总结西迁的成功经验,党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