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贵州“苗疆六厅”治理:政策、实践与影响的深度剖析.docx

清代贵州“苗疆六厅”治理:政策、实践与影响的深度剖析.docx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3、文档侵权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清代贵州“苗疆六厅”治理:政策、实践与影响的深度剖析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

清代,是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关键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贵州黔东南苗疆自雍正“改土归流”后,正式被纳入“王化”的“版图”,从以往“无君长不相统属”的社会形态,迈入设置郡县、派遣流官治理的阶段,实现了从间接统治到直接统治的重大转变。

贵州“苗疆六厅”,即台拱厅(今台江)、清江厅(今剑河)、丹江厅(今雷山)、八寨厅(今丹寨)、古州厅(今榕江)、都江厅(今三都),是清廷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政策的关键举措,标志着中央王朝强化了对贵州苗疆地区的直接统治。在此之前,苗疆地区长期施行土司制度,这使

文档评论(0)

12345543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