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系统稳定性实验室
2022年3月
信息系统稳定性保障能力
建设指南(1.0)
(2022年)
分布式系统稳定性实验室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
2022年3月
版权声明
本报告版权属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分布式系统稳定
性实验室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
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报告文
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信息系统稳定性实验室、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违反上述
声明者,本院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编写委员会
主要编写单位: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杭州数列网络科技
有限责任公司、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腾讯云计算(北京)
有限责任公司、博睿宏远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新炬网络信
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光大银行、中信银行、国家电网有限公
司客户服务中心、浙江大学信息技术中心教学支持部
参与编写单位:
中国移动通讯集团浙江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深圳市杉岩数
据技术有限公司、上海驻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数据
智能中心、数字广东网络建设有限公司、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
司、北京城市网邻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州虎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哔哩哔哩科技有限公司、顺丰科技技术集团、
北京趣拿软件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软件研究
院、中移(苏州)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中移动金融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德邦物流有限公司
编写组主要成员:
王超伦、魏凯、姜春宇、马鹏玮、王卓、杨佳星、杨德华、陆学
慧、陈志宏、钟圣荣、黎进财、古韬、张亮、刘敬仁、林志、田凌
翔、刘颢、张俊峰、王紫博、蒋晓君、刘光宇、刘帅、程永新、宋
辉、梁铭图、翁建敏、张勇、黄国标、郭岳、叶晓龙、史军艇、赵
隆兵、张观石、张才俊、李琦、杜俊、唐守忠、周越德、花瑞、王
丽华、李祖金、张志海、李俊谦、李钦、罗新良、邹鹤良、陈奇、
李波、戈先武、刘元、陈亮、张宇燕、李卓、陈阳、王志广、朱仕
智、李瑞、吴天昊、李明亮、孙小霞、朱刘江、陈明、毕海波、张
泉、陈尚荣
前言
随着各领域数字化转型的推进,信息系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承载业务愈发关键,用户的高频访问成为常态。面对使用需求的不
断增长,大多数信息系统通过分布式架构改造、DevOps体系建设、
大量引入开源技术来不断突破自身处理能力上限,这些措施引入导
致了信息系统架构复杂性呈指数上升,显著增加了稳定性风险。2021
年,谷歌、亚马逊、微软、滴滴、特斯拉等大型互联网公司均发生
了大范围宕机事件,在对自身造成损失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全球
范围内用户的正常生产生活。信息系统的稳定性也受到国家高度重
视,2021年9月1日正式实施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
中对我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稳定性保障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信息系统稳定性保障能力建设工作已有多年发展历史,然而随着
分布式架构的普及、大流量高频访问的常态化、关基等政策的颁布,
系统稳定性保障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均
进行大量优化。在此背景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系统稳定性
实验室组织业内头部企业编写本指南,梳理并总结了新阶段下信息
系统稳定性保障能力建设工作的相关背景、基本原则、关键要素、
核心能力以及评价体系,探讨了稳定性保障工作的未来发展趋势。
本指南旨在总结最佳实践,形成方法论,帮助各行业、各机构完善
信息系统稳定性保障体系,助力数字化转型“又快又稳”。由于时
间仓促,水平所限,本指南仍有不足之处,欢迎联系
wangchaolun@交流探讨。
目录
一、信息系统稳定保障体系概述......................................1
(一)复杂性是信息系统稳定性隐患的原罪..........................1
(二)IT行业高速发展对系统稳定性带来新的挑战...................3
(三)数字化时代亟需建立新的信息系统稳定性保障体系..............5
二、两个总体原则:平衡取舍、积极防御..............................7
(一)原则一:平衡用户体验、效率、成本的关系....................7
(二)原则二:通过演练促进保障体系的建设........................8
三、三个关键要素:人员、管理、技术................................9
(一)要素一:人员..............................................9
(二)要素二:管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