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文学知识要点整理.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赤壁赋》文学知识要点整理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苏轼的《赤壁赋》以其深邃的哲思、优美的意境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历来为世人所推崇。本文旨在对其核心文学知识要点进行系统性梳理,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份兼具专业性与实用性的参考。

一、作者与创作背景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中期文坛领袖,诗、词、文、书、画无一不精。《赤壁赋》(通常指《前赤壁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政治上遭遇重大挫折。黄州时期是苏轼思想与创作的重要转型期,他的人生态度趋于旷达,艺术成就也达到顶峰。《赤壁赋》便是他在黄州夜游赤壁(实为赤鼻矶,非三国赤壁之战原址)时有感而发的杰作,借游览赤壁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对宇宙人生的深刻体悟。

此赋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汉大赋,而是一篇“以文为赋”的佳作,融合了诗的意境、散文的笔法与赋的铺陈,开创了宋代文赋的新境界。

二、文本结构与主要内容

《赤壁赋》以作者夜游赤壁的过程为线索,以主客问答的形式展开,情感跌宕起伏,哲理层层深入,结构严谨而富有变化。

1.夜游之乐(第一段):开篇描绘秋夜赤壁的壮丽景色,清风明月,水光接天,营造出空灵澄澈、宁静优美的意境。作者与客泛舟江上,饮酒诵诗,沉浸在超然物外的愉悦之中,“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奠定了全文的基调。

2.历史之悲与人生之叹(第二段至第三段):由乐转悲。客吹洞箫,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引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客联想到赤壁之战的英雄曹操,“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何等雄姿,如今亦已湮没无闻。进而感叹人生渺小短暂,“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对比宇宙的永恒与人生的须臾,产生了浓厚的失落与悲愁情绪。

3.苏子之辩与人生之悟(第四段):苏轼针对客的悲叹,展开了一番精妙的哲学思辨。他从“变”与“不变”的角度阐释宇宙人生:从变化的角度看,天地万物瞬息万变;从不变的角度看,则物我皆无尽也。他认为,若能超脱于物外,“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主张应从自然中体悟永恒,随缘自适,消解人生的苦闷。

4.旷达之喜(第五段):客为苏子之言所折服,愁绪释然,于是“洗盏更酌”,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全文在旷达、宁静的氛围中结束,与开篇的“乐’形成呼应,但此“乐”已融入了深刻的人生感悟,更为深沉和持久。

三、核心思想内涵

《赤壁赋》不仅是一篇优秀的写景抒情散文,更是苏轼人生哲学的集中体现。

1.对宇宙人生的深邃思考:作品核心在于探讨“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苏轼认为,若执着于事物的“变”,则会感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若能认识到事物的“不变”(相对永恒),则能超越个体局限,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2.对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消解:面对政治失意和人生困境,苏轼并未沉沦,而是通过对自然和历史的观照,寻求精神解脱。他主张“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个体虽然渺小,但可以通过“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的审美体验,以及“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的自然馈赠,获得心灵的慰藉与满足。

3.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这是苏轼人格魅力的核心。在逆境中,他能以豁达的胸襟看待得失荣辱,提倡“随缘自适”、“安之若命”的生活智慧。这种“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超然心态,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艺术特色

《赤壁赋》的艺术成就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情景理的完美交融:文章开篇描绘赤壁夜景,清风、明月、江水等意象,不仅是写景,更是抒情和议论的载体。由景生情,由情入理,情理又回归于景,三者浑然一体,天衣无缝。

2.主客问答的巧妙运用:这一形式源自汉赋,但苏轼赋予其新的内涵。主客之间的对话,实际上是作者内心矛盾斗争的外化,通过设问、答辩,层层深入地展现思想演进过程,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客的“悲”代表了人生失意的普遍感慨,苏子的“辩”则展现了超越困境的智慧。

3.语言的音韵美与意境美:文章语言骈散结合,错落有致,既有赋体的铺陈排比,又有散文的自由灵动。大量运用对偶句、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语言精炼优美,富有音乐感和画面感,营造出高远空灵的意境。

4.用典的自然贴切:文中化用了曹操《短歌行》等典故,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用以引发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慨,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和感染力,且用典自然,毫无堆砌之感。

五、语言与名句赏析

《赤壁赋》语言精炼传神,许多名句流传千古,值得反复品味。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开篇十字,简洁勾勒出秋夜江面的宁静澄澈,为全文奠定平和基调。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描绘月色下的江面,动静结合,意

文档评论(0)

lxm262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