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危重患者血糖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摘要
危重患者由于应激反应、代谢紊乱及治疗干预等因素,血糖异常(高血糖、低血糖及血糖波动)的发生率显著升高,且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包括感染风险增加、住院时间延长、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升高及死亡率上升等。近年来,国内外针对危重患者血糖管理的研究不断深入,临床实践中的争议与共识逐渐清晰。《危重患者血糖管理专家共识(2024年版)》(以下简称“共识”)在整合最新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临床实践特点,对血糖管理的目标、监测方式、干预策略及特殊人群处理等核心问题进行了系统规范,为临床医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案。本文将从共识的背景意义、核心内容、创新要点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全面解读,旨在推动危重患者血糖管理的标准化与个体化,改善患者预后。
一、共识制定的背景与意义
1.1危重患者血糖异常的临床现状
危重患者因创伤、感染、手术等应激因素,机体启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导致胰岛素抵抗、糖异生增强,加之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使用,极易出现血糖紊乱。据统计,ICU患者中高血糖(血糖>10.0mmol/L)的发生率可达40%-80%,其中约20%为既往无糖尿病史的“应激性高血糖”;而低血糖(血糖<3.9mmol/L)的发生率为3%-15%,主要与过度降糖治疗相关。更值得关注的是,即使血糖平均值处于“正常范围”,显著的血糖波动(如日内血糖变异系数>15%)仍会增加患者死亡率,其危害甚至超过持续性高血糖。
1.2既往管理争议与共识的必要性
2001年Leuven研究提出“严格血糖控制(目标80-110mg/dl,即4.4-6.1mmol/L)可降低ICU患者死亡率”后,全球掀起严格控糖热潮,但后续多项研究(如NICE-SUGAR、VISEP等)发现,严格控糖会显著增加低血糖风险,且并未带来生存获益,甚至可能提高死亡率。这导致临床实践中血糖管理目标陷入混乱:部分医师因担心低血糖而放宽控制(目标>10.0mmol/L),部分则仍坚持严格标准,最终影响治疗一致性与患者安全。
此外,血糖监测方式(如毛细血管血糖vs.动脉血血糖)、降糖药物选择(胰岛素vs.口服药)、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肝肾功能不全者)的管理策略等问题也缺乏统一规范。基于此,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联合内分泌学分会组织多学科专家,历时2年制定本共识,旨在通过整合高质量证据,明确“安全、有效、个体化”的血糖管理原则,解决临床争议。
二、危重患者血糖管理的核心原则
2.1定义与诊断标准
共识首次明确危重患者血糖异常的定义:
-高血糖:非糖尿病患者随机血糖>10.0mmol/L,或糖尿病患者随机血糖>11.1mmol/L;
-低血糖:无论是否有糖尿病史,血糖<3.9mmol/L,其中<2.8mmol/L为严重低血糖;
-血糖波动:日内血糖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4.4mmol/L,或血糖变异系数(标准差/平均值)>15%。
该定义既考虑了基础疾病差异(糖尿病vs.非糖尿病),又突出了血糖波动的独立危害,为临床评估提供了清晰标准。
2.2核心管理原则
-个体化目标:根据患者年龄、基础疾病、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阶段制定差异化血糖目标,避免“一刀切”;
-预防低血糖优先:任何降糖方案都需以减少低血糖风险为前提,尤其是高龄、肝肾功能不全、神经系统疾病患者;
-兼顾血糖波动:在控制血糖平均值的同时,采取措施减少血糖波动(如持续胰岛素输注、稳定营养供给);
-动态评估调整: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如从休克状态转为稳定期)及时调整管理策略,避免僵化执行初始方案。
三、血糖监测策略
3.1监测方式选择与推荐
3.1.1动脉血血糖(ABG)
-适用场景:需频繁监测的危重患者(如休克、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者),尤其是毛细血管采血困难或不准确时(如末梢循环差、水肿);
-优势:与静脉血浆血糖相关性最高(误差<5%),可同时评估血气指标;
-局限性:有创操作,需动脉置管,不适合长期频繁监测。
3.1.2毛细血管血糖(CBG)
-适用场景:血流动力学稳定、末梢循环良好的患者,作为常规监测手段;
-注意事项:末梢循环差(如低血压、低温)时结果偏低,需与静脉血对比校正;水肿患者需避开水肿部位采血;采血量不足会导致结果不准确。
3.1.3连续葡萄糖监测(CGM)
-推荐等级:B级推荐(中等证据),适用于需频繁监测但不愿接受反复采血的患者(如儿童、清醒合作患者);
-优势:每5-15分钟自动记录血糖,可捕捉低血糖和血糖波动,减少采血痛苦;
-局限性:初始校准需静脉血,误差率约8%-10%,高血糖或低血糖时误差可能增大,需定期用静脉血校正。
3.2监测频率
-初始阶段(血糖未达标或不稳定):每1-2小时监测1次,直至连续3次血糖在目标范围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阶梯式早期活动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PPT课件.pptx
- 阶梯式早期活动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PPT课件.pptx
- 阶梯式早期活动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PPT课件.pptx
- 阶梯式早期活动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PPT课件.pptx
- 阶梯式早期活动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PPT课件.pptx
- 阶梯式早期活动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docx
- 精准外科胃癌转化治疗专家共识(2025版)解读.pptx
- 精准外科胃癌转化治疗专家共识(2025版)解读(2)(1).pptx
- 精准外科胃癌转化治疗专家共识(2025版)解读PPT课件.pptx
- 精准外科胃癌转化治疗专家共识(2025版)解读PPT课件.pptx
- 2025年亚洲供应链重塑:中国企业如何穿越周期报告.pdf
- 传媒行业GenAI之四十三:AI玩具兼具教育陪伴价值,字节AI全线发力(202412).pdf
- 360亿方智能航空AI白皮书 2025-Al重塑航空未来,智能化转型驱动民航高质量发展.pdf
- 2024年中国充电桩及储能设备出口分析及各国进口政策影响白皮书.pdf
- 2024年100个城市消费者满意度测评报告.pdf
- 2024年科技创新政策汇编.pdf
- 当“美国不再例外”遇上“东升西落”(202504).pdf
- 2024年户外运动健身人群洞察报告.pdf
- 2024年启航东盟:出海攻略实用指南报告.pdf
- 2025中国AIGC应用全景图谱.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