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区2024-2025学年(五四学制)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暨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pdf

上海市松江区2024-2025学年(五四学制)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暨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海市松江区2024-2025学年(五四学制)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暨

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名句名篇默写

1.默写填空

①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

②,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

③浮光跃金,。(范仲淹《岳阳楼记》)

④当你登上黄山,看见满树的秋色和洒满落日的群山,可以借用王绩《野望》中的诗句

“,”描绘眼前的美景。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小题

【甲】

小石潭记(节选)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

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

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乙】

游沙湖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

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

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

“”

试卷第1页,共8页

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

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是日剧饮而归。

(选自《东坡志林》)

【注释】①子规: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甚至啼血。②唱黄鸡:比喻时光流逝。

.【甲】文作者和【乙】文作者苏轼,都是唐宋八大家的代表人物。

2“”

3.按要求回答问题。

(1)【甲】文“全石以为底”中“为”的意思是

(2)对【乙】文“因往相田”中“相”的解释,最恰当一项是()

.容貌.辅助.察看.互相

ABCD

4.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画线句。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都属于游记散文,记录了作者游览自然景观的经历。

B.都主要通过借景抒情的手法,含蓄地表达个人情感。

C.【甲】文语言精美、生动;【乙】文语言风趣幽默,充满生活气息。

D.【甲】文注重自然景观的描绘;【乙】文在写景中融入趣事和哲理。

6.下列对【乙】文中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本词描写傍晚时分雨中山间的自然风光。

.短浸溪突出兰草的繁茂和溪水清澈。

B“”

C.作者情感在上阕和下阕发生了变化。

D.采用了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7.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学习资料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初高中各学科试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