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改革开放后的对外开放政策
引言:一扇改变中国与世界的大门
站在深圳莲花山顶,俯瞰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与川流不息的滨海大道,很难想象40多年前这里只是个仅有3万人口的边陲小镇。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其中”对外开放”如同一把钥匙,不仅打开了中国与世界互动的大门,更开启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文明对话。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试点探索”到”制度型开放”,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既改变了亿万人的命运轨迹,也重塑了全球经济版图。作为长期关注这一领域的研究者,笔者常被那些鲜活的历史细节所触动——蛇口工业区的第一声开山炮、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的第一份报关单、广交会展厅里外商惊叹的眼神,这些碎片共同拼贴出中国对外开放的壮阔画卷。
一、破冰起步(1978-1992):从”试验田”到”窗口”的探索
1.1时代的必然选择:开放前的现实困境
1978年的中国,经济总量仅占全球1.8%,人均GDP不足200美元,外汇储备仅1.67亿美元。更紧迫的是技术代差:国内企业普遍使用20世纪50年代的设备,而日本已普及自动化生产线,美国正掀起信息技术革命。时任国家计委副主任房维中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去欧洲考察,看到人家的工厂里机器人在操作,回来后大家都沉默了——不是因为羡慕,而是感到了深深的紧迫感。”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邓小平同志提出:“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1978年10月,他访问日本时乘坐新干线列车,感慨”就像推着我们跑一样,我们现在很需要跑”;11月访问新加坡,李光耀介绍”出口导向”经验时,他认真记录”外资可以办合营企业,也可以办独资企业”。这些实地考察让决策层形成共识:必须通过开放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
1.2经济特区:改革的”试管”与开放的”窗口”
1979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上,习仲勋提出”广东邻近港澳,华侨众多,应当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积极开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邓小平同志当即回应:“就办一个特区嘛,陕甘宁就是特区。”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特”在实行特殊经济政策:企业所得税减按15%征收(当时全国为33%),外商投资经营期10年以上可享受”两免三减半”,允许外汇自行平衡,下放项目审批权限至500万美元以下。
深圳蛇口工业区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地方。1979年1月,袁庚带领招商局团队用”五通一平”(通水、电、路、通讯、排水,平整土地)启动开发,创造性推行”工程招标”“定额超产奖”等制度。1980年,蛇口码头建成时,工人用”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震撼全国——这条被《人民日报》专题讨论的口号,不仅打破了”平均主义”的思维定式,更成为开放精神的象征。
到1985年,4个特区工业总产值从1980年的6.7亿元增至147.3亿元,增长21倍;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国1/4,出口额占全国1/10。更重要的是,特区成为”改革的试验场”:深圳率先实行劳动合同制、土地使用权拍卖(1987年拍出全国首宗土地)、建立外汇调剂中心,这些经验迅速向全国推广。
1.3沿海开放带:从”点”到”线”的战略延伸
特区试验成功后,开放格局从”点”向”线”扩展。1984年,中央决定开放大连、秦皇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赋予其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项目审批权(投资总额5000万美元以下)、对”三资企业”所得税减按24%征收等政策。1985年,又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梯度开放格局。
这一阶段的典型案例是青岛啤酒的”逆袭”。1985年,青岛啤酒与美国亚洲贸易公司签订协议,成为首个进入美国市场的中国啤酒品牌。但初期因瓶型不符合美国标准(美方要求12盎司,中方用13盎司)、运输时间长导致口感变化,曾遭遇退货。企业痛定思痛,引进德国生产线,改进包装工艺,到1987年在美国市场占有率超过30%,成为”中国制造”的早期代表。
二、深化拓展(1992-2001):从”政策优惠”到”体制接轨”的跨越
2.1南方谈话:开放再出发的宣言书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犹如一声春雷,“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抓住时机,发展自己”的论断,彻底破除了”姓资姓社”的争论。同年6月,中央决定开放长江沿岸28个城市和8个地区,批准设立上海浦东新区;随后开放边境13个城市、内陆所有省会城市,形成”沿海-沿江-沿边-内陆”全方位开放格局。
浦东开发是这一阶段的标志性工程。1990年4月中央宣布开发开放浦东时,这里还是”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的农田滩涂。但凭借”开发浦东、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定位,浦东创造了多个”第一”:1993年成立全国首个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1996年设立全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