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花卿》杜甫原文翻译及赏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赠花卿》杜甫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其诗被称为“诗史”,深刻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怀。杜甫的诗作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著称,对后世诗歌发展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赠花卿》是杜甫创作于唐代宗宝应年间(762—763)的一首七言绝句。花卿,名志明,是时任成都尹的崔光辅的心腹,掌管兵权,权势颇盛。此诗约作于杜甫流寓成都期间,时值蜀中尚不稳定,花卿恃宠而骄,生活奢华。杜甫借咏叹牡丹花,暗讽花卿的骄纵,同时表达对国家动荡的忧虑。

【原文呈现】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

【白话翻译】

成都城内丝竹管乐声此起彼伏,

乐声随着江风飘扬,直入云霄。

这等妙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怎能常有这般好音。

【诗词赏析】

一、意象与情感

首句“锦城丝管日纷纷”,以“锦城”点明地点,成都繁华的景象与乐声的喧嚣相映成趣,但“纷纷”二字暗含不安,暗示乐声虽美却可能乱象丛生。次句“半入江风半入云”,通过乐声的扩散,渲染出一种飘渺而华丽的氛围,但“江风”“云”也暗喻形势的动荡。

二、艺术手法

全诗以牡丹花为引,实则借乐声讽喻。后两句“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化用李白《清平调》诗意,但反其道而行,赞美乐声的绝妙,实则暗示花卿的权势与生活如同天宫乐章,人间难得一见,暗含对其骄纵的批判。

三、社会背景

杜甫身处乱世,对权贵骄奢的生活常持批判态度。此诗虽未直接指斥花卿,但通过“天上有”“人间难得”的对比,凸显其生活与时代的格格不入,反映了杜甫对蜀中政治腐败的忧虑。

【常见考点汇总解析】

1.意象分析:

-“锦城”“丝管”象征繁华与奢靡,但“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暗含乱象。

-“天上”与“人间”的对比,突出花卿的权势与时代的反差。

2.情感寄托:

-赞美乐声的同时,暗讽花卿的骄纵,反映杜甫对乱世的忧虑。

3.手法运用:

-化用典故(李白诗意),以乐声喻权势,手法含蓄而深刻。

4.历史背景:

-杜甫在成都时期对地方势力的批判,体现其现实主义精神。

文档评论(0)

ziliaoguai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 K12 同步 / 拔高资料 + 职业考试备考干货!精选高频考点、真题解析、专题讲义,内容适配考点,助力学生提分、考生高效备考。资料更新及时,按需选品,帮你备考少走弯路~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