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竞赛题.docVIP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竞赛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页码页码/NUMPAGES总页数总页数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竞赛题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

1.文言文阅读。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癝食以数百人等。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齐宣王使人吹竽(__________)???????好一一听之(__________)

[2]翻译下列的句子。

癝食以数百人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得到的教训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古文阅读。

画龙点睛

张僧繇①于金陵②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③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④诞⑤,固请点之。须臾⑥,雷电破⑦壁,二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皆在。

(注释)①张僧繇:中国古代著名画家。②金陵:今江苏南京市。③每:常常。④以为:认为。⑤诞:荒唐。⑥须臾:一会儿。⑦破:击破。

[1]金陵安乐寺墙壁上的龙不点睛的原因是(?)

A.“画四龙于壁”?B.“点之即飞去”

C.“二龙乘云腾去上天”?D.“未点眼者皆在”

[2]文中画“???”的句子说明了(?)

A.画上眼睛的龙非常吓人。

B.两条龙飞向天空的速度非常快。

C.雷电非常厉害,一下子就把墙壁击破。

D.画家张僧繇的绘画技艺十分高超。

[3]下面对“画龙点睛”这个成语的比喻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形容龙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画得太像就会飞走。

B.形容画家绘画技巧非常高明,画得就像真的一样。

C.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D.说明画龙不能画眼睛,画眼睛就会变成真龙飞走。

[4]下面选项中与“画龙点睛”这个成语不同类的一项是(?)

A.余音绕梁?B.栩栩如生?C.妙笔生花?D.笔走龙蛇

3.阅读理解。

父子性刚

有父子俱性刚不肯让人者。一日,父留客饮,遣子入城市肉。子取肉回,将出城门,值一人对面而来,各不相让,遂挺立良久。父寻至见之,谓子曰:“汝姑持肉回陪客,待我与他对立在此!”

————冯梦龙《广笑府》

(译文)有父子俩,性格刚烈,不肯让人。一天,父亲留客人饮酒,派儿子入城买肉。儿子提着肉回家,将要出城门,正巧一个人迎面走来,两人不肯相让,横眉竖眼,挺着身子面对面地站在那里,僵持了很久。父亲见儿子这么长时间也没有回来,就去寻找,看到这种情景,就对儿子说:“你暂且带着肉回去陪客人饮酒,让我跟他在这里对站着!”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遣子入城市肉(________)(________)?谓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值一人对面而来(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有父子俱性刚不肯让人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汝姑持肉回陪客饮,待我与他对立在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习题。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释加点字。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__________)

是吾剑之所从坠??(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表达方式上看,选文中前两句的是(__________),最后一句是(__________)。

[4]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寓言叫什么?他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熟读精思(节选)》,完成习题。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①看字,子②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③,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甲)到,

文档评论(0)

192****98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