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提升练习.docVIP

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提升练习.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页码页码/NUMPAGES总页数总页数

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提升练习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

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北人不识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1.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2.坐:因为。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仕于南方仕:___________

②席上啖菱啖:___________

③其人护其短短:__________

④欲以去热也去: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

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横线画出北人闹笑话的地方。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外文言文阅读。

匡衡①字稚圭(guī),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③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⑤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⑥。

①匡衡:汉朝人。②不逮:指烛光透不过来。③大姓:大户。④文不识:姓文,名不识。⑤佣作:被雇佣劳作⑥大学:很有学问的人。

[1]解释加点的字。

以书映光而读之(_______)?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你所读到的故事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日:“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日:“君与俱来。”庶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1]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段讲的故事____________

[2]这个故事出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

[3]请为这本名著写一段80字左右的推荐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与思考。

动筒①尝于国学②中看博士论难③云:“孔子弟子达者有七十二人。动筒因问曰:“达者七十二人,几人已着冠④?几人未着冠?”博士曰:“经传无文。”动筒曰:“先生读书,岂合⑤不解孔子弟子着冠有三十人,未着冠者有四十二人?”博士曰“据何文,以知之?”动筒曰“《论语》云:‘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岂非七十二人?”坐中大笑。博士无以对。

注释:

①动筒:人名。②国学:京师官学的通称。③论难:针对对方的论点进行辩论。

④着冠:成年。⑤岂合:怎么能。

[1]解释下列划横线词。

①尝于国学中看博士论难??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达者七十二人???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经传无文???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博士无以对?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1)据何文,以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动筒的说法为什么引人大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举动筒或博士(任选)角度,谈谈给你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内阅读。?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兔走触株????株:________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释:________

③冀复得兔????冀:________

④因释其耒而守株????耒:________

[2]写出句子意思?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92****55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