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5年化学类安全题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实验室中储存金属钠时,应选用的最佳容器及介质是()
A.广口玻璃瓶+无水乙醇
B.细口玻璃瓶+煤油
C.广口塑料瓶+液体石蜡
D.密封金属罐+去离子水
答案:C
解析:金属钠需隔绝空气和水储存,乙醇与钠反应生成氢气,水与钠剧烈反应,均不可用;煤油虽可隔绝空气,但长期储存可能因挥发导致钠暴露,液体石蜡稳定性更高且挥发性低;钠与玻璃无反应,但广口瓶便于取用,塑料瓶抗腐蚀优于玻璃瓶,故选C。
2.某实验需使用二氯甲烷(沸点39.8℃,蒸汽密度1.33g/cm3)进行萃取,操作时应重点防范的风险是()
A.蒸汽爆炸
B.低温冻伤
C.吸入中毒
D.皮肤碱灼伤
答案:C
解析:二氯甲烷属低沸点、高蒸汽密度液体,易挥发且蒸汽重于空气,易在操作台面聚集;其主要危害为吸入毒性(中枢神经抑制、肝损伤),无强氧化性或可燃性(闪点-28℃,但需高浓度遇明火才燃),故重点防范吸入中毒。
3.配置500mL0.1mol/LNaOH溶液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①用玻璃棒引流将溶液转移至容量瓶
②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转移至容量瓶
③称量NaOH固体置于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
④向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定容
⑤待溶液冷却至室温后,盖紧瓶塞,摇匀
A.③①②④⑤
B.③⑤①②④
C.③①⑤②④
D.③②①④⑤
答案:A
解析:NaOH溶解放热,需冷却后再转移(但溶解后直接转移会导致体积膨胀,冷却后体积缩小,浓度偏高),但步骤③溶解后应先冷却至室温(⑤应在①前?不,正确顺序应为: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实际操作中,溶解后需冷却(③后接⑤),但选项中无此顺序。本题正确顺序应为:③(溶解)→①(转移,此时溶液已冷却)→②(洗涤)→④(定容)→⑤(摇匀),故选A(可能题目设定为溶解后直接转移,默认冷却时间足够)。
4.实验室发生甲醇(闪点11℃,爆炸极限6.0%-36.5%)泄漏,现场浓度约15%(体积分数),正确的应急处置是()
A.立即开启排风扇加速挥发
B.用大量水冲洗泄漏区域
C.佩戴自给式呼吸器,用沙土覆盖泄漏源
D.拨打119后原地等待救援
答案:C
解析:甲醇蒸汽与空气混合达爆炸极限时,开启排风扇可能产生电火花引发爆炸(A错误);甲醇与水互溶,大量水冲洗会扩大污染范围(B错误);自给式呼吸器可防止吸入有毒蒸汽,沙土覆盖可减少挥发(C正确);初期泄漏应先自行处置控制(D错误)。
5.某实验室使用气相色谱仪分析样品,载气为氢气(纯度99.99%),下列操作不符合安全规范的是()
A.钢瓶与色谱仪距离保持1.5m以上
B.每日实验前检查气路接口密封性(用肥皂水)
C.实验结束后立即关闭钢瓶总阀,待管路压力降至0后关闭仪器
D.钢瓶存放于通风橱内,瓶身标记“易燃气体”
答案:D
解析:氢气钢瓶应存放在专用气瓶柜或通风良好的独立区域,不得直接置于通风橱内(通风橱主要用于处理挥发性试剂,非气瓶存放场所),故选D。
6.处理实验室废弃的含氰化钾(KCN)溶液(浓度约0.1mol/L),正确的方法是()
A.加入过量次氯酸钠溶液,调节pH至10以上,反应24小时后排放
B.用大量水稀释至浓度低于0.005mol/L后倒入下水道
C.与废酸混合中和后密封保存
D.直接加入铁粉搅拌,静置后过滤
答案:A
解析:氰化物处理需氧化法(如次氯酸钠在碱性条件下将CN?氧化为CNO?,进一步分解为CO?和N?);稀释排放违反环保法规(B错误);与酸混合会生成HCN剧毒气体(C错误);铁粉无法有效还原氰化物(D错误)。
7.实验室烘箱使用时,禁止烘烤的物品是()
A.玻璃容量瓶(已洗净干燥)
B.含5%水分的硅胶干燥剂
C.表面附着少量乙醇的烧杯
D.经脱脂处理的不锈钢坩埚
答案:C
解析:烘箱内温度较高,乙醇(闪点13℃)易挥发,遇高温可能燃烧甚至爆炸,故禁止烘烤带有机溶剂的物品(C错误)。
8.某学生在配置稀硫酸时,将水缓慢加入浓硫酸中并搅拌,导致溶液飞溅灼伤手臂,其主要违反的安全原则是()
A.氧化剂与还原剂分开放置
B.浓酸稀释时“酸入水”
C.危险化学品分类储存
D.实验前检查仪器完整性
答案:B
解析:浓硫酸稀释时会放出大量热,若将水加入酸中,水密度小会浮在酸上,热量无法及时散发导致暴沸,正确操作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国农业银行企业网银申请表(新版).docx VIP
- 清醒俯卧位通气护理专家共识PPT课件.pptx VIP
- 营销区域划分的方案(3篇).docx VIP
- 水箱基础施工方案.docx VIP
- 碎裂QRS波幻灯片.ppt VIP
- 预制菜食品安全现状及应对策略分析.pptx VIP
- 15.1 ANSI-ESD-STM15.1-2019 手套和指套的电阻测试(英文版)-0.pdf VIP
- Unit 7 Happy Birthday!(第4课时)Section B 1a-1d 课件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ppt VIP
- 屋面U型管太阳能集热器施工工法.pdf VIP
- 华能南山电厂2×46万千瓦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扩建项目 环评报告.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