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试卷.docVIP

清远市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试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远市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潺潺(chán)纳罕(nà)禁锢(gù)

B.羁绊(jī)匀称(chèn)诘责(jié)

C.沮丧(jǔ)脚踝(huái)骇然(hài)

D.狡黠(xiá)污蔑(miè)愧怍(zuò)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锲而不舍不可告人之处B.锋芒毕露按步就班

C.耳熟能详墨守成规D.人声鼎沸再接再励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师的教诲如春风化雨,让我受益匪浅。

B.这位年轻的画家笔下的山水画,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C.对于这道难题,他冥思苦想,却依然一筹莫展。

D.他的演讲慷慨激昂,句句铿锵有力,真是振聋发聩。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B.《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C.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剧作家、诗人,他的代表作有《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D.《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主要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5.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0分)

(1),关山度若飞。

(2),自缘身在最高层。

(3)落红不是无情物,。

(4),铁马冰河入梦来。

(5)人生自古谁无死,。

(6),化作春泥更护花。

(7),正是江南好风景。

(8),何须浅碧深红色。

(9),谁言寸草心。

(10),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9题。(15分)

《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皆鸿儒之居也。孔子云:“何陋之有?”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名:(2)灵:(3)馨:(4)鸿儒: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8.诗人刘禹锡在文中借陋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9.“陋室”和“鸿儒”之间有什么关系?(2分)

(二)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第10-13题。(25分)

那座桥

梁实秋

故乡有一座石桥,我常去桥上散步。桥很长,横跨在河上,连接着村庄的两头。桥身由许多大大小小的石块砌成,历经岁月的洗礼,显得古朴而庄重。

桥下流水潺潺,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两岸的田野里,庄稼郁郁葱葱,充满了生机。每逢夏日,桥上便成了孩子们的乐园。他们追逐嬉戏,欢声笑语回荡在空气中。有时,我也会加入他们,一起玩耍,感受那份纯真的快乐。

桥两头各有一座石狮,它们威武地守护着这座桥。狮子的眼睛炯炯有神,仿佛在注视着每一个过往行人。桥的栏杆上,刻着许多模糊不清的图案,那是岁月留下的痕迹,诉说着这座桥的历史。

每次走过这座桥,我总会想起童年时的趣事。那些美好的回忆,就像桥下的流水,永远流淌在我的心中。如今,我已长大成人,离开故乡多年,但那座桥依然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记忆里。它不仅是一座桥,更是我童年时光的见证。

10.文章主要描写了哪座桥?作者描写了这座桥的哪些方面?(5分)

11.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5分)

12.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童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

13.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那座桥”的理解。(10分)

三、写作(50分)

14.题目:那抹色彩

要求:请以“那抹色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

简要答案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30分)

1.B

2.C

3.C

4.D

5.(1)朔气传金柝(2)不畏浮云遮望眼(3)化作春泥更护花(4)夜阑卧听风吹雨(5)留取丹心照汗青(6)落红不是无情物(7)满园春色关不住(8)人间有味是清欢(9)慈母手中线(10)入则无法家拂士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6.(1)名声(2)灵验(3)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4)博学的人

7.(1)苔藓的痕迹留在台阶上是绿色的,草色映入竹帘里是青色的。(2)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神伤身。

8.诗人通过描写陋室的环境和交往的人物,表达了虽然居住简陋,但道德高尚,不感到羞耻的思想感情。

9.“陋室”是“鸿儒”的居所,两者是地点与人物的关系。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10.文章主要描写了故乡的一座石桥

文档评论(0)

Yan067-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