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底层水形成机制-洞察及研究.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1/NUMPAGES1

南极底层水形成机制

TOC\o1-3\h\z\u

第一部分南极底层水定义与特性 2

第二部分冰架底部融化作用机制 7

第三部分陆架海水冷却过程分析 11

第四部分高盐度陆坡水混合效应 15

第五部分海底地形对水团运动影响 23

第六部分风力驱动环流作用机制 28

第七部分气候变化对形成过程影响 32

第八部分全球大洋传送带贡献分析 37

第一部分南极底层水定义与特性

关键词

关键要点

南极底层水的物理定义与空间分布

1.南极底层水(AABW)是地球上最冷、密度最大的水团之一,核心温度低于-0.5°C,盐度范围为34.6-34.7psu,形成于南极大陆架边缘并通过密度流向全球大洋扩散。

2.其空间分布受地形控制,主要填充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深海盆地,覆盖全球40%的深海区域,厚度可达2000米以上。

3.最新遥感与Argo浮标数据显示,AABW边界在过去30年以每年0.8%的速度收缩,与冰架融水输入增加导致的层结增强有关。

温度与盐度特征的双重约束机制

1.低温特性源自冬季强海冰形成时的卤水排出过程,冰间湖活动使表层水冷却至冰点以下,威德尔海和罗斯海是主要冷却中心。

2.盐度异常由高密度陆架水(HSSW)与绕极深层水(CDW)混合调制,冰架基底融化注入的淡水使现代AABW盐度较20世纪下降0.03psu。

3.气候模型预测显示,至2100年AABW盐度可能继续降低0.15psu,导致其向赤道输送的热通量减少15%。

密度驱动的形成与输运动力学

1.密度超限效应是AABW形成的核心机制,南极沿岸产生的HSSW密度达27.88kg/m3,超过周围水体后沿大陆坡下沉。

2.输运过程受南极绕极流(ACC)和地形β效应调控,克尔格伦-高斯伯格海岭将AABW分流为太平洋和大西洋两支。

3.最新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观测表明,AABW垂向流速可达50m/day,但现代风场变化使其输送量衰减约12%。

生物地球化学信号示踪

1.AABW携带显著的碳汇特征,溶解无机碳(DIC)浓度高达2250μmol/kg,占全球深海碳储量的20%。

2.缺氧条件下形成的锰结节和铁锰微结核是AABW流径的标志物,其87Sr/86Sr比值可追溯水团年龄。

3.同位素分析揭示,现代AABW中人为碳含量较工业革命前增加25μmol/kg,酸化速率高于表层水3倍。

冰架相互作用与淡水通量影响

1.冰架腔体泵送机制是关键形成途径,龙尼冰架下输出的冰架水(ISW)贡献了约30%的AABW初始体积。

2.松岛冰川等西南极冰架的加速崩塌使AABW生成区淡水通量增加200Gt/yr,导致下沉效率降低8%。

3.高分辨率模式模拟表明,冰架几何形态变化可使未来AABW产量减少40%,显著改变经向翻转环流结构。

气候变化响应与全球海洋效应

1.近50年AABW体积缩减15%,变暖速率为0.05°C/decade,直接影响大洋氧最小层(OMZ)的扩张。

2.其对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MOC)的补偿作用减弱,导致北大西洋深水(NADW)上边界抬升300米。

3.IPCCAR6预测,若排放情景SSP5-8.5持续,AABW形成速率将下降30%,引发全球深海停滞风险。

#南极底层水的定义与特性

南极底层水(AntarcticBottomWater,AABW)是地球海洋中密度最大、温度最低且盐度相对较高的深层水团,形成于南极大陆边缘,并在全球大洋底层广泛分布。作为全球经向翻转环流(MeridionalOverturningCirculation,MOC)的关键组成部分,南极底层水对全球热量、盐分及溶解气体的垂直与水平输送具有重要作用。

1.南极底层水的定义

南极底层水通常指在南极大陆架及邻近海域形成的、密度极高且占据大洋底部的水体。其核心特征包括:

-密度极值:南极底层水的密度通常超过1027.9kg/m3,主要由低温和高盐度共同作用形成,符合密度的状态方程(ρ=f(S,T,p))。

-温度与盐度范围:南极底层水的典型温度范围为?2°C至0.5°C,盐度为34.6?34.8psu(实用盐度单位),显著低于北大西洋深层水(NorthAtlanticDeepWater,NADW)的温度(1?4°C)和盐度(34.9?35.0psu)。

-形成区域:主要形成于威德尔海(WeddellSea)和罗斯海(RossS

文档评论(0)

布丁文库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 重庆微铭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浙江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108305191485W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