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浙江灵隐寺的导游词范文(15篇).docxVIP

有关浙江灵隐寺的导游词范文(15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有关浙江灵隐寺的导游词范文(15篇)

有关浙江灵隐寺的导游词范文(精选15篇)

有关浙江灵隐寺的导游词范文篇1

各位游客湖山昼明寺,明寺藏深山作为杭州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大的千年古刹灵隐寺。灵隐寺讲究山门开阔,以炫耀法门,而气势宏伟的灵隐寺却深隐在西湖群峰密林中,就是到了寺庙前,也寻不出灵隐寺这个寺名。各位要了解其中缘由,我得先简要介绍灵隐寺的历史。

灵隐寺创建于东晋元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杭州最大的丛林寺院,也是全国十大古刹之一。佛教信徒素有朝普陀必先经灵隐的说法。据《灵隐寺志》记载,公元320__年,印度来了一个和尚叫慧理。见这里山水奇秀,怪石嶙峋,很像印度的灵鹫山,认为是仙灵所隐之地,一时便在此建寺取名灵隐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灵隐第一殿天王殿前面。大家请看大殿重檐下悬挂的两块横匾,一块灵鹫飞来是由近代著名佛教居士书法家黄元秀所提,而另一块云林禅寺的匾额是清康熙皇帝的亲笔手书。那清康熙皇帝为什么要把灵隐寺改为云林禅寺呢?据灵隐寺记载,清康熙20__年,康熙皇帝在寺院主持谛晖法师陪同下一早登上了寺后的北高峰,之间寺院笼罩在晨雾之中,眼前云林漠漠,分外幽静,下山回寺后,触景生情,引用杜甫江汉终吾老,云林的尔曹的诗句挥笔写下了云林禅寺四个大字,赐为寺额但300多年来,杭州人们从来没有承认过康熙的改名,大家还是叫灵隐寺。

从看天王殿前两座经幢,刻于北宋开宝二年,是吴越国王家庙奉先寺遗物,宋时由迎珊移置于此,经幢也称石幢,是一种刻着佛名活经咒的石柱,是古代佛教标志物,作为镇邪祈福之用,下面请大家随我进殿内参观。

灵隐寺自创建至今,重要的毁建有14次,历史上灵隐寺规模最大要数五代吴越时,当时全寺有9楼18阁72殿,僧房1300余间,僧徒3000余人。清代康熙皇帝六下江南,四次巡游灵隐寺;乾隆皇帝也六次南巡到灵隐寺,足见灵隐寺在当时的地位。可惜后来,灵隐寺遭天灾人祸,破坏严重。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大部分建筑化为灰烬。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灵隐寺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修复。现在灵隐寺的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法堂、藏经楼、华严殿等五大殿,两边有东西禅室、碑室、方丈院和五百罗汉堂建筑。实现了灵隐还灵鹫之壮观,复名山之胜景的梦想。

天王殿

请大家抬头看,在天王殿上有威镇三洲的匾额,古代神话认为须弥山是世界的中心,它的四方有四洲,即东胜神州、南瞻部洲、西牛贺州、北俱卢洲。相传北方是净土,因此韦驮只需威镇东西南三洲故名。

各位游客,现在看到的是皆大欢喜的弥勒木雕像,只见他袒胸露腹,笑容可掬迎接香客的第一柱香,他正向我们传授一种人生智慧:心胸宽广,万事能容,知足常乐,健康长寿。殿两侧分列着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

手持青锋宝剑的是守护南方的增长天王,锋和风同音,增长的意思是能令众生增长善根,持剑是保护佛法不受侵犯。手弹琵琶的是东方持国天王,琵琶没弦需要调音,他要用音乐感化众生,使他们皈依佛门。守护北方的多闻天王手持雨伞样的宝幢显示雨,他既是护法神,也是佛国的财神,他用宝幢制服魔众,保护众生财产。手缠龙绳的是西方广目天王,能用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众生,他是群龙的首领,众龙必须顺从于他。这四位威武凛然的四天王不仅是佛法的守护神,也充当了凡间百姓美好愿望的代言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弥勒背面是手执降魔杵的韦驮菩萨,他是南方增长天王的八大神将之一,居三十二将之首。据说释迦牟尼的舍利曾被魔王抢走,是韦驮不畏艰难,奋力追回。因此,在佛寺中,韦驮塑像大多面朝大雄宝殿的释迦牟尼佛像,意为保护佛祖,驱除邪魔,威镇三洲。这尊韦驮像高2。5米,是南宋初期用整块香樟木雕刻而成的。各位游客,汉化的韦驮菩萨在中国的寺庙里手拿降魔杵的姿势有两种:一种是双手合十,横杵于腕上;另一种是一手握杵柱地。降魔杵的拿法不同,含义也不同。如果韦驮像是双手合捧杵的,表示这里为接待寺,僧侣们可以免费食宿。如果韦驮握杵拄地的,则表示此地为非接待寺。从灵隐寺内韦驮的姿势来看这里是非接待寺。

大雄宝殿

各位游客,在我们面前的雄伟建筑就是大雄宝殿。大雄意为一切无畏的大勇士,是古印度教徒对释迦牟尼的尊称。所以,信徒们就把供奉佛祖像的大殿称为大雄宝殿。现在的大雄宝殿是清宣统二年修建的。是座重檐三叠式的歇山顶建筑,高33。6米,仅比天安门城楼低0。1米。这块妙庄严域是著名书法家张宗祥所题,大雄宝殿扁是书堂泰斗,原西泠社长沙孟海书写。

大殿两旁有两座建于北宋建隆元年的金塔,它八面九层,上面刻有菩萨像和佛经的故事,它与天王殿门前的两座经幢称得上是灵隐寺最为古老的遗迹,被列为省级文保单位。

现在请各位随我进殿内参观,请看,在这正中莲花石座上跌坐的是佛祖释迦牟尼像。相传他是古印度北部伽毗罗为国净饭王的儿子,原名乔达摩悉

文档评论(0)

WorkHarder20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