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诚信之星王长义王长信兄弟先进个人事迹材料范文.pdfVIP

学习诚信之星王长义王长信兄弟先进个人事迹材料范文.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习诚信之星王长义王长信兄弟先进个人事迹

材料范文

信义源于家中的“老思想”。想当年,王家四兄弟出生后,爷爷取名‘义、庚、

智、信’,就把家风牢牢的印刻兄弟四人在名字上,希望他们代代传承下去。

“先供心再做事,有人品才有生意”,这是爷爷一直念叨的一句话。爷爷当年下

乡染布,不奸不诈、价格公道在十里八乡有口皆碑,还在经常去的汶上县认了干

儿子。看到王家人品好,干儿子又将女儿嫁给了王长义。父亲王守平曾是生产队

有名的“老黄牛”,邻居撂荒了3亩薄田,他牵着自家耕牛帮忙犁地,当年才没

绝产。逢年过节,还拎上鸡蛋、米面去困难户家中看望……车祸后因伤偏瘫,却

告知孩子们不要再追究司机责任,不能因此拖垮另一个家庭。“亲兄弟一母生,

家里黄土何必争,一家房份一家主,唯有和睦为弟兄”母亲茶余饭后也经常教育

弟兄四人。打小耳濡目染父辈“做人诚信”、“心存善念”、“乐于助人”、“和睦”

的家风,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兄弟四人。每每遇到事情,兄弟几个总会想起长辈的

叮嘱,“至少不抹黑我们的名字!”

父辈的言传身教,让家里的年轻人都很注意言行举止。“服务一定要热情周到,

要让客户满意而归。”在财务科工作的儿媳说,平时每一笔业务都要谨慎细致,

不能少客户的一分钱。

良好家风的传递,既影响着家族的延续,也给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正能量。面粉

厂成立之初,信义兄弟就将“诚实是美德,信用是生命”用醒目的红色写在厂区

最显眼的墙上,这是他们多年来做生意的信条,也是家风的延续。汶上前村的一

个村民前来存粮,不小心将一万元钱遗失在厂内,正巧被公司员工发现放回办公

室。当意识到丢钱的村民返回来,大哥王长义早就等着他呢。村民一个劲儿感激

地说“都说金麦香讲诚信,果真不假”。

信义兄弟以“诚”待人,以“信”谋事,以“义”修身,三十载诚信铭心间,他们

用信义换来生意的蒸蒸日上,更打造出一片晴朗明媚的信义晴空,播撒着光彩四

溢的美德光芒。

1.兄弟俩诚信经营20年农民争着卖面粉厂争着收

“1983年,我退伍返乡,和大哥凑了300块钱,每天起早摸黑、走村串户收购

粮食,再送往县城、泰安等地的面粉厂。”王长信回忆说。

当时,“粮贩子”坑农现象时有发生,农民对上门收购的大多数粮贩很不信任,

但对兄弟二人大家却很放心。“老王宁可自己亏点儿,也不会给俺少一两,价格

上还比别人贵一分,秤杆子实诚。”村民张秀良说。

一来二去,十里八村的百姓认准了这对儿实诚的兄弟。“最初每天收购1000斤,

后来能达到1.5万吨。”王长信翻看着有些泛黄的记账本。

1998年的一天,王长信到泰安芝田面粉厂送粮,会计将一摞5000块钱现金当

3000块给了他,直到回家才发现多了2000块钱。2000块钱,当时足以支付

厂里2名搬运工3个月的工资,还可以解决第二天收粮缺钱的燃眉之急。拿着

钱,王长信却吃不下饭。“咱做的是良心买卖,不能赚这昧心钱,得给人家送回

去!”疲惫的王长信立即开车返回一百多里外的工厂。深夜,厂内漆黑一片,唯

独会计室还亮着灯,会计正纳闷地一遍一遍数钱,当接过王长信送回的2000块

钱,会计泪流满面,拉着老王的手不放,“多亏您把这钱送了回来,否则得扣我

好几个月的工资啊!”

在收粮、送粮过程中,类似的情况不下十次,但每次王长信的第一反应就是“送

回去”。

随着兄弟俩一件件讲信用的事被口口相传,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跟他们做生意。

1997年,兄弟二人的生意出现资金短缺,汶上县白石村种粮大户于秀文听说后,

二话不说把家里价值6万元的粮食赊给了王长信,连张欠条都没收。当年腊月

二十九晚上,王长信还是冒着寒风给于秀文送去了粮食钱,因为他知道,信誉比

金钱更重要。

为防止粮贩子掺假,晚上各面粉厂都不会收粮,然而老王诚信的口碑在面粉厂老

板眼中却是金字招牌,他们说:“凡是老王送来的粮食,咱多晚都收!”

2.“诚信”招牌引农民争相送粮确保“粮价随行就市、钱粮立等可取”

2005年,兄弟俩筹集12万资金,注册成立了泰安市金麦香面粉制品厂。凭借

多年诚信招牌,送粮群众越来越多。为此,兄弟俩还琢磨出了“粮食代存”的新

道道,老百姓把麦子免费存到面粉厂,可凭单据随时提取、折现,王长义向储粮

户承诺:“把粮存到这里,不用考虑粮食损耗,而且保证价格‘随行就市’。”

“不缺斤,不短两,天热还给提供茶水喝!”黄山村民张胜银自面粉厂成立就给

兄弟俩送粮,每年累计运送130万斤,他说:“过去,储粮是农民的‘心病’,

夏要防潮、秋要防虫

文档评论(0)

mn1212343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