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防控方案(2025年版)培训课件.pptxVIP

登革热防控方案(2025年版)培训课件.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登革热防控方案(2025年版)培训课件筑牢防线,共御登革热威胁

目录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登革热概述2025版防控方案核心内容疫情应急处置流程

目录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登革热概述2025版防控方案核心内容疫情应急处置流程

登革热概述1.

病原学特征(DENV-1至4血清型)登革病毒分为DENV-1至DENV-4四种血清型,各型间抗原性差异导致交叉免疫不完全,二次感染异型病毒可能引发重症登革热(如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征)。血清型多样性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外层包膜蛋白(E蛋白)是主要抗原决定簇,介导宿主细胞吸附和免疫应答,也是疫苗研发的关键靶点。病毒结构特性不同血清型的地理分布随时间动态变化,病毒基因变异可能影响传播效率、致病力及诊断试剂的敏感性,需持续监测。变异与流行关联

媒介依赖性传播雌性伊蚊在叮咬感染者后,病毒在其唾液腺复制,再通过叮咬将病毒传播给健康人,蚊媒密度直接决定疫情扩散风险。流行周期与暴发模式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呈地方性流行,每3-5年出现周期性暴发;输入性病例可能引发非流行区本地传播,需警惕跨境传播风险。社会因素影响城市积水容器增多、垃圾处理不当等环境卫生问题加剧蚊媒孳生,而国际旅行和贸易加速了病毒跨区域传播。010203传播途径与流行特点

发热期突发高热(39-40℃),伴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痛(三痛)及面部潮红,持续2-7天,部分患者出现皮疹(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危险期(血浆渗漏期)发热后3-7天可能出现血浆渗漏,表现为腹痛、呕吐、黏膜出血(如鼻衄、牙龈出血),严重者出现休克(血压下降、脉压差≤20mmHg)。临床表现与并发症

临床表现与并发症恢复期体温正常后症状缓解,但乏力可持续数周,部分患者出现心动过缓或脱发等后遗症。

临床表现与并发症二次感染者、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压)更易进展为重症,需密切监测血小板计数、血细胞比容等指标。高危人群识别持续呕吐、腹痛、肝肿大、浆膜腔积液(如胸腹水)、嗜睡或烦躁提示可能发展为重症,需立即住院干预。预警临床表现

多器官受累重症病例可并发急性肝损伤、心肌炎、脑病或急性肾损伤,需多学科协作支持治疗。继发感染风险登革热后期免疫力低下时易合并细菌或真菌感染,如肺炎、尿路感染,需规范使用抗生素。临床表现与并发症

2025版防控方案核心内容2.

强调早期干预和常态化防控,通过环境治理、媒介控制、健康教育等手段降低传播风险,将防控关口前移。预防为主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和大数据分析,实施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策略,重点加强高风险区域资源配置。科学精准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整合卫健、疾控、市政、教育等多部门力量,形成监测-处置-评估闭环管理。联防联控2025年前实现县级CDC实验室100%具备核酸检测能力,乡镇医疗机构全覆盖抗原快速检测技术。能力建设防控原则与目标

风险梯度分布:Ⅰ类地区全部分布于南方,与伊蚊活跃期和气候条件强相关,海南因全年高温风险持续。防控资源倾斜:Ⅰ类地区需重点部署媒介监测和应急消杀力量,Ⅱ类地区应加强输入病例筛查和早期预警。动态调整机制:方案允许风险等级随传播条件变化调整,如Ⅲ类地区出现本地传播应立即升级响应。分区防控逻辑:核心区-警戒区-监控区三级划分实现精准资源投放,避免防控不足或过度。非疫区潜在风险:Ⅳ类地区虽无伊蚊分布,但需防范气候变暖导致的媒介扩散可能。多部门协同重点:Ⅰ类地区需建立卫健、市政、海关等多部门联合防控体系,重点加强口岸检疫。风险等级地区数量典型省份主要判定依据Ⅰ类6个广东、海南、云南伊蚊活跃期长/本地病例多/聚集性疫情风险高Ⅱ类11个江苏、湖南、四川伊蚊活跃期较长或有本地病例/一定聚集风险Ⅲ类8个北京、河北、陕西有伊蚊分布/无本地病例史/输入传播风险Ⅳ类7个黑龙江、新疆无伊蚊分布/无病例报告流行风险地区分级标准

症状监测系统升级在发热门诊电子病历系统中嵌入登革热诊断预警模块,自动抓取发热+三痛(头痛/眼痛/肌痛)特征病例。媒介实时监测网络部署智能诱蚊产卵器(IoT技术),每平方公里设5个监测点,数据每小时上传省级预警平台。多源数据融合分析整合气象数据(温湿度)、旅游数据(疫区入境人数)、社交媒体舆情等12类数据源进行传播风险评估。预警响应时效强化疑似病例报告后4小时内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确诊后24小时内启动疫点处置测预警机制更新

疫情应急处置流程3.

病例发现与报告规范严格按照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登革热诊断标准,对发热、头痛、肌肉痛、皮疹等症状患者进行筛查,结合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病例定义与识别医疗机构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后,需在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上报,并同步通知辖区疾控中心。报告时限与渠道疾控机构接到报告后,需在48小时内完成病例流行病学调查,详细记录患者活动轨迹、接触史及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财务总监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税务师持证人

代理记账、税收筹划。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10月22日上传了税务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