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综合治理技术指南.docxVIP

矿山综合治理技术指南.docx

本文档由用户AI专业辅助创建,并经网站质量审核通过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矿山综合治理技术指南

一、概述

矿山综合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旨在通过科学规划、技术创新和资源整合,实现矿山环境的修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生态系统的平衡。本指南旨在为矿山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性指导,涵盖前期评估、治理措施、监测与维护等关键环节,确保治理工作高效、安全、环保。

二、前期评估

(一)现场勘查与数据收集

1.地质勘察:详细记录矿区的地质构造、土壤类型、植被覆盖情况。

2.水文监测:测量矿区及周边地表水、地下水的pH值、重金属含量等指标。

3.环境调查:评估粉尘、噪声、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

(二)问题诊断与目标设定

1.问题分类:将治理问题分为地形修复、水体污染、土壤改良、植被恢复等类别。

2.治理目标:明确治理后的生态指标(如植被覆盖率≥60%、水体达标率100%等)。

三、治理措施

(一)地形修复

1.土方工程:采用推土机、平地机等设备进行边坡削坡、回填平整。

2.支护结构:设置挡土墙、锚杆等,防止滑坡、坍塌。

3.生态护坡:铺设植被网、种植草本植物固土。

(二)水体污染治理

1.污染源控制:封闭废弃矿井,防止渗水污染。

2.沉淀池建设:修建人工湿地或沉淀池,去除悬浮物和重金属。

3.水生修复:投放水生植物(如芦苇、浮萍)吸收污染物。

(三)土壤改良

1.替换污染土壤:将重度污染土壤挖出,换填无污染土壤。

2.生物修复:施用有机肥、微生物菌剂,提升土壤肥力。

3.植物修复:种植耐重金属植物(如蜈蚣草),吸收土壤中的污染物。

(四)植被恢复

1.草本种植:优先选择乡土植物,如狼尾草、黑麦草等。

2.树木栽植:搭配种植防护林(如松树、杨树),增强生态稳定性。

3.水土保持:铺设覆盖膜、建设梯田,减少水土流失。

四、监测与维护

(一)长期监测

1.定期采样:每月检测土壤、水体中的重金属、pH值等指标。

2.遥感监测:利用无人机拍摄矿区植被恢复情况,分析覆盖率变化。

(二)维护管理

1.补植补种:对死亡或长势不良的植物进行补植。

2.设施检查:每年检查挡土墙、排水管等工程设施是否完好。

3.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手段,减少农药使用。

五、总结

矿山综合治理需结合科学评估、系统治理和长效监测,确保环境修复与资源利用的协调统一。通过分步骤实施上述技术措施,可有效提升矿区生态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概述

矿山综合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旨在通过科学规划、技术创新和资源整合,实现矿山环境的修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生态系统的平衡。本指南旨在为矿山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性指导,涵盖前期评估、治理措施、监测与维护等关键环节,确保治理工作高效、安全、环保。

二、前期评估

(一)现场勘查与数据收集

1.地质勘察:

-使用GPS、全站仪等设备精确定位矿区范围及高程点。

-制作矿区1:500比例尺地形图,标注矿体分布、采空区、废石堆放点等。

-分析岩石类型、风化程度、土壤厚度等地质参数,为后续工程提供依据。

2.水文监测:

-布设监测井,分层位采集地下水样品,检测pH值、总溶解固体(TDS)、重金属(如铅、镉、汞)浓度。

-在矿区周边河流设置自动采样器,连续监测水体流量、悬浮物、化学需氧量(COD)等指标。

-利用无人机航拍技术,评估矿区地表径流汇流路径及潜在冲刷风险。

3.环境调查:

-使用粉尘监测仪实时记录作业区域和周边居民区的颗粒物(PM10、PM2.5)浓度。

-布设噪声监测点,分时段(昼间、夜间)测量等效连续A声级(LAeq)。

-对土壤进行网格化采样,检测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盐碱度等,制作污染分布图。

(二)问题诊断与目标设定

1.问题分类:

-地形地貌问题:矿坑、废石堆、滑坡隐患区等。

-水体污染问题:矿井排水、尾矿库渗滤液、受污染地表水。

-土壤污染问题:重金属累积、土壤结构破坏、盐渍化。

-生态退化问题: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降低。

2.治理目标:

-地形修复:恢复坡度≤25°的稳定边坡,植被覆盖率达到70%以上。

-水体净化:尾矿库渗滤液重金属排放浓度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土壤改良:污染土壤修复后,耕地类土壤重金属含量低于《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筛选值。

-生态恢复:3年内实现矿区鸟类多样性指数提升20%,昆虫数量恢复至周边未采矿区的80%。

三、治理措施

(一)地形修复

1.土方工程:

-削坡减载:使用推土机(如卡特彼勒D6T)对超过45°的陡坡进行分层削坡,每层厚度控制在1.5米以内。

-废石整形:将废石堆推平,设计坡度1:3-1:5的缓坡,设置截水沟(沟底纵坡2%-3%)。

-回填压实:对采空区采用分层回填(每层20-30厘米

文档评论(0)

平凡肃穆的世界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爱自己,保持一份积极乐观的心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