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骆驼祥子》最全练习题及答案
一、基础识记题
1.老舍创作《骆驼祥子》的时间背景是哪一年?其创作动机与当时哪一社会现象直接相关?
答案:《骆驼祥子》创作于1936年。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期间,听闻一位车夫的真实故事(被军队抓去、逃后卖骆驼),结合对北平底层车夫生存状态的长期观察,意图通过个体命运揭露旧中国城市底层劳动者的普遍悲剧。
2.小说中“骆驼祥子”外号的由来是什么?这一外号与祥子的命运有何隐喻联系?
答案:祥子第一次买车后被乱兵抓去当苦力,趁乱逃时牵走三匹骆驼,以35元卖给老者。逃回城后,昏迷中呓语“骆驼”,被车夫们传开,得“骆驼祥子”外号。“骆驼”象征祥子最初如骆驼般坚韧、吃苦耐劳的品格,也暗示其最终如骆驼在沙漠中挣扎般,被社会环境压垮的悲剧性。
3.小说中“车”对祥子的意义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的变化?
答案:初期,“车”是生存工具与人生理想(“有了车就有了一切”);中期,“车”是对抗命运的武器(通过拉车证明自己的价值);后期,“车”沦为麻木生存的符号(为买车而买车,失去精神寄托);最终,“车”彻底幻灭(祥子不再想拥有车,沦为行尸走肉)。
二、情节梳理题
4.请简述祥子“三起三落”的具体过程,并指出每一次“落”的直接原因与深层社会背景。
答案:
第一起:从农村到北平,苦干三年攒钱买第一辆车(100元)。第一落:连人带车被溃兵抓去当苦力,车被抢走。直接原因:战乱(军阀混战);深层背景:底层劳动者无基本人身与财产保障。
第二起:逃出兵营,卖骆驼得35元,继续攒钱准备再买车。第二落:辛苦攒的钱(约60元)被孙侦探敲诈(以“勾结乱党”为由威胁)。直接原因:侦探的勒索;深层背景:旧中国警察、侦探等权力机构与黑恶势力勾结,欺压底层。
第三起:与虎妞结婚后,用虎妞的钱(80元)买第二辆车。第三落:虎妞难产而死,为办丧事卖掉车(60元)。直接原因:虎妞的死亡;深层背景:底层女性(虎妞)因畸形婚姻与阶级局限无法获得正常生存保障,连带影响祥子。
5.虎妞设计与祥子结合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这一情节如何体现其性格的复杂性?
答案:虎妞借父亲刘四爷生日宴,灌醉祥子后引诱其发生关系;次日谎称怀孕,以“孩子”为筹码逼迫祥子娶她;又趁刘四爷与祥子冲突时,与父亲决裂,带祥子搬至大杂院。这一过程体现虎妞的“精明”(利用信息差操控祥子)与“悲剧性”(作为车厂主女儿,仍无法摆脱父权压迫,只能通过“骗婚”争取婚姻自主),同时暴露其市侩(算计钱物)与对祥子的矛盾情感(既有控制欲,也有真心依赖)。
6.小福子的死亡对祥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结合具体情节说明。
答案:小福子是祥子在虎妞死后重新燃起生活希望的关键人物。祥子计划“混好了就接小福子”,但当他得知小福子因父亲二强子逼迫卖身、最终在白房子上吊自杀后,彻底绝望。原文中祥子“连哭都哭不出来”,“他不再有希望,就那么迷迷忽忽的往下坠,坠入那无底的深坑”,标志着他从“堕落”到“彻底麻木”的转变——此前他仍保留着拉车的底线(如拒绝刘四爷的车、不与其他车夫同流合污),小福子死后,他开始“偷、骗、懒”,完全沦为“社会病胎里的产儿”。
三、人物形象分析题
7.祥子的性格变化可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核心特征是什么?
答案:
①初到北平(18岁):勤劳、坚韧、自尊。如“他一天不拉车,身上就痒痒”,坚持“凭力气吃饭”,拒绝载客时“抄近道赚黑钱”。
②第一次失车后(约20岁):仍存希望,但开始怀疑“努力是否有用”。如卖骆驼后,虽继续攒钱,却“有时候他看别人喝酒吃烟跑土窑子,几乎感到一点羡慕”,但很快自我否定。
③第二次失钱后(约22岁):理想动摇,开始妥协。如为多赚钱“抢座儿”“不管不顾”,甚至对老弱乘客“使狠劲儿”,但仍“不肯学那些油滑的样儿”。
④虎妞死后(约24岁):彻底堕落。如“烟酒嫖赌,他都来”,“拉车不专心,偷乘客的东西”,“甚至为钱出卖朋友”(如阮明)。
⑤最终(约26岁):麻木不仁。“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仿佛只剩下一个肉体的空壳”,“对什么都不再关心”。
8.刘四爷是《骆驼祥子》中“剥削者”的典型代表,其形象有何独特性?
答案:刘四爷不同于普通的资本家(如车厂主),他既是剥削者,也是“底层奋斗者”的扭曲变种。他出身贫穷,靠“拉车、混社会、开赌场”发家,最终成为车厂主。这种“从底层爬上来”的经历使他更冷酷:他看不起祥子等车夫(“没本事的才拉车”),却又依赖他们的劳动;他疼爱虎妞(如不让她嫁人,想留她管账),却因“面子”(不愿祥子当上门女婿)与虎妞决裂;他的“精明”(车厂“不欠账、不赊贷”)与“市侩”(克扣车夫份儿钱)本质上是旧中国小资产阶级在生存竞争中形成的畸形生存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