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中国星空》阅读试题及答案.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漫步中国星空》阅读试题及答案

阅读材料

中国的星空,从来不是冰冷的星点罗列,而是一部流淌在苍穹的文明史诗。从甲骨文中“星”字的三撇光芒,到《史记·天官书》里“天则有列宿,地则有州域”的天人对应;从“七月流火”的农时提醒,到“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的浪漫想象,中国人将对宇宙的观察、敬畏与哲思,都织进了这片星空的经纬里。

一、星官:天上的“人间秩序”

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核心是“星官体系”。不同于西方以神话人物命名的星座(如猎户座、天蝎座),中国的星官更像一套“天上的行政系统”。最著名的“三垣二十八宿”框架中,“三垣”是天帝的宫廷——紫微垣为“中宫”,是天帝的居所;太微垣为“上宫”,是天帝处理政务的场所;天市垣为“下宫”,是天上的集市。每座“宫殿”里都有对应的星官:紫微垣中有“太子”“庶子”等皇族,有“尚书”“柱史”等文官;太微垣里“左执法”“右执法”分列,如同朝堂上的谏官;天市垣中“列肆”(市场)、“车肆”(车马市场)星官星罗棋布,连“屠肆”(肉铺)都未缺席。

二十八宿则是环绕天球一周的“坐标带”,将星空划分为二十八个区域,每个区域以动物或神话形象命名(如角宿“龙角”、心宿“龙心”、虚宿“虚耗之神”)。古人用它纪时、定方位,更将其与地上的州国对应,形成“分野”之说——比如“角、亢、氐,兖州”“尾、箕,幽州”,天上的星象变化被视作地上州国的吉凶预兆。《汉书·天文志》载:“岁星(木星)入角,若在亢、氐,兖州、豫州有兵。”这种“天人感应”的思维,虽带神秘色彩,却反映了古人将宇宙视为有机整体的认知模式。

二、神话:星空中的人间故事

中国星空的浪漫,在于它将人间的情感与故事投射到了星辰之上。最广为人知的是“牛郎织女”传说:牵牛星(天鹰座α)与织女星(天琴座α)隔银河相望,每年七夕“鹊桥相会”。这一意象早见于《诗经·小雅·大东》:“跂彼织女,终日七襄……睆彼牵牛,不以服箱。”汉代《古诗十九首》更将其化为“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的相思之叹。古人甚至为他们“安排”了“辅助星”:织女星旁的“渐台”(星官名)是织女的梳妆台,牵牛星旁的“河鼓”三星中,中间大星是牵牛,两侧小星是他们的一双儿女。

另一组动人的星官是“北斗”。北斗七星(大熊座α-η)因形状如斗、指向北极,成为古人的“天然钟表”。《鹖冠子》云:“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但它的文化意义远不止于此:道教称北斗为“七元解厄星君”,主掌生死禄命;民间视其为“福神”,《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七星灯续命”的情节,正是北斗信仰的文学化。更有意思的是,古人将北斗与“九卿”(朝中重臣)对应,《春秋运斗枢》说:“北斗七星,第一天枢,第二璇,第三玑,第四权,第五衡,第六开阳,第七摇光……枢为天,璇为地,玑为人,权为时,衡为音,开阳为律,摇光为星。”天上的斗柄,就这样成了人间秩序的隐喻。

三、科学与人文的交织

中国古代对星空的观测,始终带着“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甲骨文中已有“新星”“日食”的记录;《甘石星经》(战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之一;唐代僧一行测量子午线长度,元代郭守敬设计“简仪”观测星象,这些成果都远超同时代西方。但与西方天文学追求“客观规律”不同,中国天文学家更在意“星象示警”——日食被视为“君德有失”,彗星出现则预示“兵灾将起”。这种“天文服务于政治”的传统,虽限制了科学的纯粹性,却也催生了世界上最完整的天象记录体系:从公元前134年的超新星爆发(《汉书》记载),到1054年蟹状星云的形成(《宋会要》详细记录),这些资料至今仍是现代天文学研究的重要参考。

当代中国的天文探索,正以更开放的姿态重述星空故事。贵州平塘的“中国天眼”(FAST)射电望远镜,其口径500米的球面,像极了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云南抚仙湖的“中国空间站望远镜”,将目光投向更遥远的星系,而它的名字“巡天”,本就是古代对星空观测的称谓。年轻的天文爱好者们,既能用手机APP“星图”识别现代星座,也能对照《步天歌》(古代星官歌谣)寻找“角宿一”“心宿二”;他们讨论“参宿四会不会爆炸”时,也会提及《左传》中“参商不相见”的典故(参宿属猎户座,商宿即心宿属天蝎座,两星座此升彼落,故喻兄弟分离)。传统与现代,在星空中完成了奇妙的对话。

---

阅读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本题共5小题,35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代星官体系与西方星座命名方式不同,更强调“天上的行政系统”,如三垣对应天帝宫廷的不同功能区域。

B.二十八宿不仅是天文坐标,还与地上州国对应形成“分野”,古人认为星象变化能预兆州国吉凶,这体现

文档评论(0)

yclsh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