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保护动物的演讲稿(28篇)
保护动物的演讲稿(精选28篇)
保护动物的演讲稿篇1
我的主要观点是:我们的爱,不同于“提笼架鸟”、“养猫养狗”的爱,也不同于狩猎者和动物“竞赛”的爱,也不同于宗教“普度众生”的爱,也不同于“只爱益鸟益兽”、“保护就是为了利用”那种人本位的爱,而是从生态学和生态伦理的观点出发,去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系统中的一切物种,特别是濒危的物种。但现实使我们痛感到,生物物种的急剧消失,已经威胁着整个自然界,也威胁着人类自己。
正是基于这种观点,才加深了我们对野生动物的认识、感情和爱。
为什么我们要热爱野生动物?
这个问题看来简单,实有讨论的必要。因为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是一个涉及到保护物种多样性、保护生态、保护环境的社会风范问题。现在有些社会组织和有识之士正在倡导热爱野生动物,开展“爱鸟周”、“生物夏令营”、“热爱野生动物知识竞赛”等活动。但许多人,甚至包括组织这些活动的人,认识不都是一致的。
为了把问题说清楚,先从分析几种看法着手:?
1.提笼架鸟算不算爱鸟
北京有个“养鸟爱鸟协会”。我不养鸟,不了解这个组织;但我爱鸟,总觉得一个社会组织把“养鸟”和“爱鸟”联系在一起有点别扭。人们愿意饲养一些观赏鸟类,训练它们说话唱歌,陪伴自己生活,正如许多人养猫、养狗一样,本来无需非议;但要把这个说成是爱,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可能是九百年前的大文豪欧阳修。他在聆听山间《画眉鸟》的诗中写道:“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柳宗元还以一首《放鹧鸪词》,记下了他破笼放鸟归林的实际行动。清代的郑板桥说得更清楚:“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他不仅反对,而且提出了植树招引,为鸟类和人类共建良好环境的设想:“欲养鸟莫如种树,使绕屋数百株,扶疏茂密,为鸟国鸟家。”近代画家丰子恺作了一幅题为“囚徒之歌”的画,半空悬一方形鸟笼,笼中一鸟栖架上,作哀鸣状。他的老师弘一和尚(即中国近代著名的文人李叔同)从旁题诗曰:“人在牢狱,终日愁欷。鸟在樊笼,终日悲啼。聆此哀音,凄入心脾。何如放舍,任彼高飞。”《闻奇录》中还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关中有个商人因事被关压了几天,出狱后深感自由之可贵,就把笼中很会“说话”的鹦鹉放归自然。可见,提笼架鸟并不是舆论一律的国粹。
当然,上述古人对养鸟持有异议,主要是出自热爱大自然,出自人类的同情心;社会发展到今天,随着科学文化的进步,人们对野生动物的认识和感情也在不断变化,因此更不能容忍把提笼架鸟的行为宣扬为一种社会美德。
我们还要看到一种情况:一个人提一个笼子不够,自行车上挂着四个五个,甚至一辆三轮车上架着十几个笼子。养鸟之风刮邪了,自然刺激鸟市的恶性发展,刺激很多人到野外滥捕鸟类,在捕捉和贩运的过程中,鸟的死亡率是存活率的好几倍甚至十多倍;而且捕鸟者不分青红皂白,物以稀为贵,越贵越捉,越捉越少,使得一些珍贵稀有的保护鸟类更加濒危。这些现象虽然多次遭到舆论的指责,但屡禁不绝。这和养鸟者、养鸟组织、养鸟文化能说毫无关系吗?更令人奇怪的是,有一次我去中国儿童少年活动中心参加一个热爱野生动物的大会,这个养鸟爱鸟协会竟接受一些热爱自然的农村小学生的捐献孩子们靠拾麦穗、捡破烂得来的钱。这个令人啼笑皆非的事实使人感到,人们在认识上是何等混乱。
养鸟者可能要反对:“我们花那么多钱、那么多精力和时间来养鸟,难道不是爱吗?”这是爱,一种纯属个人的爱。这“纯属个人”有两个含义:一是个人占有;再是只顾自己,不管他物。
还有些人却非如此,爱动物充满慈悲之心,爱到连家禽家畜也不忍心吃,也不愿意去动物园或海洋公园观看失去了自由的动物,同时也反对把野生动物充当马戏团的演员。但这些和我们所提倡的热爱鸟、热爱野生动物、热爱生物的多样性还不是一回事。不过这种爱很容易转化为公益的爱,自然的爱,真正懂得热爱野生动物的社会美德。譬如说,西方人喜欢去野外观鸟,随身携带一个望远镜、一本鸟的图谱和一个笔记本,在大自然中观察鸟的生活,寻找和发现鸟的种类。就好比野游、听音乐、看球赛一样,是一种精神享受。而这种享受,丝毫不影响鸟的自在生活。
在北京我认识一对夫妇十足的观鸟迷,男的是丹麦人霍恩斯科(GesperHornskov),女的是中国人宋爱勤。其实着迷的只是霍恩斯科,女的只是“夫唱妇随”。霍恩斯科生活非常俭朴,照相机有了毛病,都舍不得换一个新的。在丹麦工作一段时间,积攒了一笔钱,就来中国观鸟。一呆就是一年甚至两三年,为此还娶了个中国妻子。共进晚餐的时候,我给他们讲了“梅妻鹤子”的故事,还开玩笑地对霍恩斯科说:“其实你爱鸟还不如林逋,你爱鸟还娶了个妻子,他连妻子都不要。”宋爱勤在一旁埋怨说:“他根本不爱我,也不爱孩子,就爱他的鸟。”我说:“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