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
PAGE4
四川省江油市马角镇刺林包三叠系飞仙关组实测地层剖面小结
前言
剖面位于四川省江油市马角镇刺林包,剖面起点坐标:X:348660.32;Y:3334422.89。露头良好,剖面测制目的主要是了解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的岩性特征、剖面各层纵向变化和该地区的沉积环境。
剖面名称:四川省江油市马角镇刺林包三叠系飞仙关组实测地层剖面
剖面代号:PM02
剖面测量时间:2011-9-13
剖面比例尺:1∶1000。
剖面总方向:130°
剖面测制人员及分工:
剖面记录者:赵高平
剖面分层者:邓翔
剖面前测手:官方、田发宪
剖面后测手:赵成、周银杉
剖面采样人:詹俊彦
剖面丈量表记录:徐国钦
剖面工作量统计:
剖面长度:256.79米
导线数:19导线
分层数:30层
样品数:41件
B标本共有2件
b薄片共有32件
ZH植物化石标本共有1件
BF孢粉化石标本共有21件
F动物化石标本:5件
H基本化学分析样品共有10件
照片数:29张
素描数:3张
剖面列述
四川省江油市马角镇三叠系飞仙关组实测地层剖面:
上覆地层长兴组:7.71m
29层:灰、深灰色中厚层—厚层含燧石结核灰岩为主,间夹白云质灰岩,偶见硅质条带。
7.71m。
———————————————断层接触—————————————————
飞仙关组二段:120.03m
28层:紫红色薄层泥岩,局部夹有灰白色中—厚层状细—微粒结构泥灰岩,粒径小于0.01mm。5.39m。
27层:紫红色薄层含钙质泥岩,钙质含量较多,滴酸可产生气泡。
51.09m。
26层:紫红色薄—中层泥灰岩
15.96m。
25层:紫红色薄层泥岩
9.74m。
24层:紫红色薄层泥岩与薄-中层泥灰岩的不等厚互层
24.47m。
23层:紫红色薄层泥岩夹页岩条带
3.67m。
22层:紫红色薄层泥岩,夹杂少量细粒泥灰岩,粒径小于0.01mm
9.69m。
21层:黄灰色薄层含泥质微晶灰岩
3.47m。
20层:灰白色中层白云质灰岩6.75m。
19层:黄白色中层白云质灰岩
2.13m。
18层:灰白色中到厚层含鲕粒灰岩
3.52。
————————————————整合接触———————————————————
下伏地层飞仙关组一段:136.7m
17层:浅灰色中到厚层鲕粒灰岩
8.09m。
16层:浅灰色中层藻灰岩
4.18m。
15层:浅灰色中层鲕粒灰岩
7.43m。
14层:浅黄灰色中层泥质灰岩
9.93m。
13层:浅灰色中层含核形石微晶灰岩
11.67m。
12层:浅灰色中层流纹状微晶灰岩
7.16m。
11层:黄灰色薄层微晶灰岩
4.38m。
10层:黄灰色薄层微晶灰岩
12.09m。
9层:黄灰色薄层含泥质微晶灰岩
3.64m。
8层:灰白色厚层微晶灰岩
2.43m。
7层:黄灰色中层微晶灰岩
5.62m。
6层:浅灰色中层装微晶灰岩
14.15m。
5层:黄灰色薄层泥灰岩
4.21m。
4层:灰白色中-薄层微晶灰岩
8.52m。
3层:黄灰色中层微晶灰岩
4.57m。
2层:浅黄色薄层含白云质灰岩
4.39m。
1层:灰白色中层泥质灰岩
8.32m。
0层:灰、深灰色中厚层—厚层含燧石结核灰岩为主,间夹白云质灰岩,偶见硅质条带。
7.71m。
三、岩石地层划分及岩性综述
本剖面主要测制的是三叠系飞仙关组,剖面中飞仙关组测制完整,其中下伏0层为晚二迭世晚期长兴组,上覆28层为三叠系的飞仙关组。飞仙关组总厚度为256.78m。
飞仙关组原称“飞仙关页岩”,属于早三迭世早期地层。最初命名地点在中国四川广元县飞仙关,故名。分布于川西、川西北、滇东、黔西一带。暗紫色、绿色页岩及砂岩,厚230—500米。与下伏二迭系呈不连续沉积,有的地区呈假整合接触,有的地区接触关系不明。
1879年匈牙利人Loczy,L.V发现广元等地的中三叠统。1914年美国人Lauderback对该地区进行过调查。本世纪以来,赵亚曾、黄汲清等教授对该地区进行调查。1929年,赵亚曾首创“飞仙关页岩”,并将三叠系划分为“飞仙关页岩”和“嘉陵江灰岩”。飞仙关组属于三叠系,他分为四段,即飞仙关组第一段(T1f1)第二段(T1f2)第三段(T1f3)第四段(T1f4),本次剖面测量涉及飞仙关组第一段(T1f1)第二段(T1f2)。
飞仙关组一段(1-17层):厚约136.7m,该段总体以灰白色薄—中层灰岩。似竹叶状碎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