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藏医藏药有哪些特点
一、理论体系的独特性与整体性
藏医理论体系以“三因学说”为核心框架,结合“五源学说”构建起完整的生命认知模型,强调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动态平衡关系。
1、三因学说的生理病理观
“三因”指隆(相当于气与风,藏语“隆”意为运行)、赤巴(类似火与能量,藏语“赤巴”意为颜色)、培根(代表水与土的结合,藏语“培根”意为凝聚),三者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要素。正常状态下,隆主司呼吸、运动、感官传导;赤巴负责体温调节、消化吸收、肤色维持;培根则起润滑关节、储存能量、稳定器官的作用。当三因失衡(如隆偏盛导致神经紧张、赤巴过旺引发炎症、培根淤积造成水肿),便会引发疾病。例如高原常见的“隆型头痛”,表现为阵发性刺痛、遇风加重,治疗时需通过调节隆的运行来缓解。
(1)动态平衡的诊断逻辑
藏医诊断注重观察三因失衡的具体表现,如隆病患者多有消瘦、失眠、颤抖等“轻、燥、动”特征;赤巴病患者常见发热、目赤、便秘等“热、锐、臭”特征;培根病患者则表现为嗜睡、水肿、消化不良等“重、黏、缓”特征。临床中需结合季节变化(如冬季易引发培根病)、生活习惯(如过量饮用冷水加重培根)综合判断。
2、五源学说的宇宙关联
“五源”指地、水、火、风、空五种基本元素,藏医认为人体由五源构成(肌肉属土、血液属水、体温属火、呼吸属风、体腔属空),自然界的药物也由五源属性决定药效。例如高山草甸生长的雪莲花(性温、味甘),因生长环境中“火”源(日照强)与“土”源(高山土壤)充沛,故具有温补肾阳、祛寒除湿的功效;而生长在阴坡的藏茵陈(性凉、味苦),因“水”源(湿度大)与“风”源(气流强)主导,擅长清热利胆。
(2)天人相应的治疗原则
治疗时需遵循“五源调和”,如针对“土源过盛”导致的关节沉重(类似风湿性关节炎),需使用“风源”药物(如宽筋藤,味辛、性轻)促进气血运行;针对“水源不足”引起的干咳(类似肺阴虚),则选用“水”源丰富的药物(如沙棘,味甘、多汁)滋阴润肺。
二、药物资源的高原特色与炮制工艺
藏药以高原特有生物资源为基础,结合独特的炮制技术,形成了药效强劲、成分复杂的显著特点。
1、高原生态环境造就的药材优势
藏药产区多分布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带,强紫外线、昼夜温差大、生长周期长等环境因素促使药材积累更多活性成分。例如:
-藏红花(番红花):主产于西藏南部海拔4000米以上区域,因紫外线辐射强,其有效成分藏红花苷含量达8%-12%(普通红花仅2%-5%),活血通经效果更显著;
-红景天:高原品种(如大花红景天)的红景天苷含量可达0.8%-1.2%(低海拔品种约0.3%-0.6%),抗缺氧、抗疲劳作用更突出;
-雪莲花:高原雪线附近生长的绵头雪莲花,其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比低海拔同属植物高3-5倍,抗炎镇痛效果更明显。
(1)多来源的药物构成
藏药资源涵盖植物、动物、矿物三大类,其中植物药占70%以上(如波棱瓜子、绿绒蒿),动物药(如麝香、牛黄)占15%,矿物药(如朱砂、硼砂)占15%。矿物药的使用是藏药区别于其他传统医药的重要特征,需经特殊炮制降低毒性并增强药效。例如藏药“佐太”(坐台),以水银为原料,通过与黄金、铜等矿物及多种植物药反复研磨、煅烧,最终形成无毒的黑色粉末,可显著提升药物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
2、传统炮制技术的科学内涵
藏药炮制遵循“去毒存性、增强药效”原则,常见方法包括:
-水飞法:用于矿物药(如珍珠、玛瑙),通过反复研磨加水悬浮,去除杂质并细化颗粒,使有效成分更易吸收;
-酒制:将药材用青稞酒浸泡(如手掌参),借助酒精溶出脂溶性成分,同时酒的辛温特性可增强药物温通经络的作用;
-煨制:用湿草纸包裹药材(如肉豆蔻)埋入热沙中加热,降低挥发油含量以减轻刺激性,同时保留温中行气的核心功效。
(2)采集与储存的严格规范
药材采集需按“季节-部位-时间”三维标准执行:如根类药多在秋季(植物养分向根部聚集时)采集;花类药选盛花期(上午10点前,避免露水影响成分);叶类药取生长旺盛期的嫩叶。储存时需阴凉干燥,动物药(如鹿茸)需用花椒、樟脑防虫,矿物药(如磁石)需密封防潮,确保3年内有效成分损失率低于10%。
三、诊疗方法的多元性与精准性
藏医诊疗融合望、闻、问、切四诊,但在具体操作中形成了独特的技术体系,尤其在尿诊、脉诊和外治疗法方面具有鲜明特色。
1、特色诊断技术的实践应用
(1)尿诊的细节观察
尿诊是藏医最具代表性的诊断方法,通过观察尿液的颜色、泡沫、沉淀、气味等变化判断疾病类型。具体操作需收集清晨首次中段尿,静置15-30分钟后观察:
-颜色:清亮淡黄为正常;深黄如茶多属赤巴病(热证);浑浊灰白常见于培根病(寒证);
-泡沫:细腻持久的泡沫提示隆病(气失调);大而易散的泡沫多为赤巴病;
-沉淀:白色絮状沉淀常见于肾病;红色颗粒沉淀可能为血尿(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