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2025年武汉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亲爱的同学:
在你答题前,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注意事项。
1.本试卷由“阅读”和“表达”两部分组成,全卷共8页,七大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你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并在“答题卡”背面左上角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第1页右上“贴条形码区”。
3.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
4.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笔迹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5.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预祝你取得优异成绩!
Ⅰ阅读(共55分)
一、(10分)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诗意与物理的双向奔赴
①人们习惯把诗歌划进人文领域,把物理归入科学范畴,认为两者并没有什么关联。但当我们换一种方式审读诗歌,就会有不一样的发现: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所描绘的雄浑开阔的塞外奇景,从物理视角看,是门罗效应在无风空旷环境中的具象表现;白居易《暮江吟》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所描写的夕阳下江面色彩不一的奇景,涉及光的散射和反射等相关知识。包何的《赋得秤送孟孺卿》更是诗意与物理双向奔赴的典范之作:“钩悬新月吐,衡举众星随”让我们仿佛看到科学的测量场景在优美的诗句中生动展开;“掌握须平执,锱铢必尽知。由来投分审,莫放弄权移”在阐释精准不偏移的测量准则的同时,又有劝勉友人坚守原则、不偏不倚的意味。
②诗歌是讲究精练的语言艺术,在气质上与具有简单性原则的物理学颇为契合。五言四句足以描绘万物,简短公式便可解释世界。诗歌简洁生动的语句,是传播深奥物理学知识的良好载体;物理学独特的科学视角,又为耳熟能详的诗歌开辟了新的解读空间,让人们在欣赏文学之美的同时,也能思索语句背后的科学原理。诗歌与物理源于同一个世界,在这片土地上诞生第一首诗篇、第一个公式的时候,它们就在用不同的方式将这个世界呈现在人们面前。那轮被无数人举杯相邀的明月,也是那颗被无数次测量计算的月球。诗歌与物理共生于一片广袤的天地,这片天地既是挥洒浪漫情怀的信笺,也是探究万物运行规律的稿纸。
③这是一个庞大丰富、万物交融的世界。当人们从打动人心的诗句中读出自然之理,从丈量世界的方程里品出人文诗意,他们就会明白,这个世界允许人们从任何一个角度去观察和探究它,更欢迎人们从不同的方面来感受和理解它。随着一个人认识世界的角度逐渐多样化,他对于世界的认知也将趋于完整。这样一个兼具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人,会更加热爱这个世界。因为,他既可以用科学精神透过现象的迷雾看到事物的本质,也可以凭借人文情怀从中品味出诗意与美好。呈现在他面前的,是一个有着丰富层次和缤纷色彩的世界,更是一个有着思想深度和情感温度的世界。
1.关于诗意与物理“双向奔赴”在诗歌中的体现,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诗句生动描绘的自然现象蕴含着物理学的原理。
B.诗句精彩景物描写源于诗人丰富的物理知识。
C.诗人用文学手法将物理测量场景写出了诗意。
D.诗人借助物理知识让人文主旨的表达更加巧妙。
2.为什么诗意与物理可以“双向奔赴?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诗歌与物理在气质上非常相似。 B.诗歌适合用来传播物理的知识。
C.物理能够让诗歌具有科学价值。 D.物理与诗歌是同源共生的关系。
3.结合第③段内容,说说作者倡导“诗意与物理的双向奔赴”表达了怎样的希望。
二、(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小院的馈赠
①天不怎么冷,没有到冻鼻子的程度。我走进我的小院。没有风,一丝儿风都没有。小院很安静。尘埃落下,枯叶腐烂,昆虫在葡萄树的树皮下冬眠,为枝条运送营养的汁液仿佛已停止流动……这里只有我与我的小伙伴——我把小院里的这些草啊花啊树啊都称作小伙伴,我们谁都不发出声息。这是我们相互陪伴的第五个冬天,要说它们数量多少,我从来没有真正地数清楚过。最多的是月季,还有葡萄树、石榴树、花椒树、木绣球、绣线菊、铁线莲,还有辣椒、芹菜、丝瓜、豆角、番茄和南瓜……它们来来去去,很少固定在一个恒定的数字上。
②站在这个雪气未至的静夜里,我越发察觉到,或许,小院里的这些绿色生灵,许多年前就在我的生命里了。童年的我生活在沙漠戈壁之缘,那里只有寂静的沙丘、杂草丛生的排渠、空荡的场院、灰尘漫天的马路。到了懂得憧憬一件事情的年龄,我总把远方的世界和自己的未来想象成有很多树木和花草的地方。我在沙地上画很多很多的树,把状如米粒的红柳花想象成一片五彩缤纷的花海,然后行走在脑海里的水边或者花径上。其实,每一个小孩,都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