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缝中的固态相变.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6-1(二)第八组组员:张新淼杨巍张欠夭曦龙制作人:杨巍

12mm低碳钢V型坡口横对接打底层焊接焊缝金属的固态相变过程;12mm低碳钢v型坡口打底层常见的缺陷,产生原因及防止措施;

焊接熔池完全凝固后,随连续冷却过程进行,焊缝金属将发生组织转变(A→F,P,B,M)。焊缝金属固态相变的机理:形核、长大。影响焊缝金属固态相变的组织的因素:焊接材料不同焊接材料、母材金属,使焊缝金属的固态相变组织发生变化。焊接方法和焊接工艺参数采用不同焊接方法,因焊缝的凝固和相变是在非平衡连续冷却的条件下进行的。冷却条件明显地影响焊缝的固态相变。1.焊缝金属的固态相变过程

A1Ms温度时间回顾过冷A等温转变图的建立:什么是过冷奥氏体?

Wc(%)温度AA+FF+PFFe-C二元相图?

●转变组织类型:A→F+P低碳钢焊缝(如E4303焊条焊接Q225钢的焊缝),由于碳含量较低,主要采用锰、硅固溶强化。F通常沿原奥氏体边界析出,焊缝中铁素体组织晶粒较粗大,呈柱状晶,有时甚至具有魏氏组织(W)形态。●W的特征:(1)F在A晶界呈网状析出;(2)在A内部沿一定的方向析出,形成长短不同的针状或片条状(3)直接插入珠光体晶粒内。●影响因素:(1)冷却速度越大,焊缝P越多,组织细化、硬度升高;(2)焊缝过热度越大,促进魏氏组织的形成;(3)多层焊或热处理的焊缝,其组织为细小的铁素体和少量的珠光体,并使焊缝的柱状晶遭到破坏。一、低碳钢焊缝的固态相变组织

低碳钢焊缝冷却速度对组织的影响冷却速度(℃/s)焊缝组织(%)焊缝硬度HV铁素体珠光体18218165579211671065351853561391955040602051003862228相同化学成分焊缝金属,冷却速度越大,焊缝金属中珠光体越多,而且组织细化,硬度增高。

低碳钢焊缝的固态相变组织低碳钢焊缝组织:F+少量P过热时产生W。改善组织条件:1)多层焊:使焊缝获得细小和少量珠光体,使柱状晶组织破坏。2)焊后热处理:加热A3+20-30%消失柱状晶。3)冷却速度:冷却速度↑,硬度↑

热处理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在900℃以上短时间加热,可使柱状组织消失。低碳钢单层焊缝受不同温度的再加热时,使柱状晶的细化程度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冲击韧性。900℃附近的再加热效果最好,超过1100℃时则发生晶粒粗化,而在500-600℃加热时,由于焊缝金属中的碳、氮元素发生时效而使冲击韧度下降。图3-42柱状晶消失临界温度图3-43单层焊缝再加热时αk变化

与低碳钢焊缝金属组织比较:合金元素多除碳、锰、硅固溶强化外,还采取其他合金元素;强化方式通过固溶强化、细晶强化、沉淀硬化;出现不同的组织: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相变。低合金钢焊缝中某些相变在一定条件下将被抑制(如珠光体)。低合金钢焊缝中的F、P,与低碳钢焊缝中的F、P虽然在组织结构上相同,但形态上有很大的差别,因此也会反映出不同的性能。二、低合金钢焊缝的固态相变组织

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高温A冷却速度变化不同温度区间PF(先共析铁素体)FSP(侧板铁素体)AF(针状铁素体)FGF(细晶铁素体)层状珠光体粒状珠光体(屈氏体)细珠光体(索氏体)上贝氏体(Bu)下贝氏体(BL)M-A组元板条M片状M

铁素体转变低合金钢焊缝中铁素体大体分为四类:先共析铁素体(简称PF)焊缝冷却到770-680℃,由A晶界首先析出,称粒界F(简称GBF)。高温停留时间较长,冷却的较慢,PF较多。PF呈细条状分布在A晶界,有时也呈块状。针状铁素体(简称AF)形成温度约500℃,是在原始A晶内以针状分布,常以某些质点(氧化物弥散夹杂)为核心放射性成长。侧板条铁素体(简称FSP)形成温度700-550℃,从A晶界PF的侧面以板条状向晶内成长,从形态上如镐牙状。转变温度偏低,P受到抑制,扩大贝氏体的转变领域,故有人把这种组织称为无碳B。细晶铁素体(简称FGF)在A晶粒内形成,一般都有细化晶粒的元素(如Ti、B等)存在,在细晶之间有P和碳化物(Fe3C)析出。FGF是介于铁素体与贝氏体之间的转变产物,故又称贝氏铁素体。FGF转变温度低于500℃,如果在更低的温度转变时(约450℃),可转变为上贝氏体(Bu)。1234

焊缝中F形态PF的形态(粒界条状铁素体)600X(b)FSP400X焊缝中AF800X(d)FGF400X

图3-48含钛及硼低合金钢焊缝金属的CCT图(C=0.09%,Ti=0.025%,B=6ppm,O=0.034%)珠光体转变珠光体形成条件:焊接条件是属非平

文档评论(0)

135****208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