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充质干细胞贴壁培养实验报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间充质干细胞贴壁培养实验报告

间充质干细胞贴壁培养实验报告

PAGE/NUMPAGES

间充质干细胞贴壁培养实验报告

间充质干细胞贴壁培养实验报告

姓名:常琳学号:日期:2015/10/21

实验原理

间充质干细胞最早在骨髓中发现,随后还发现存在于人体发生、发育过程的许多种组织中。目前,我们能够从骨髓、脂肪、滑膜、骨骼、肌肉、肺、肝、胰腺等组织以及羊水、脐带血中分离和制备间充质干细胞,用得最多的是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中除有造血干细胞外,还存在着另一种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MSC)MSC形成于发育中的骨髓腔,个体出生之后,附于骨髓窦的内腔面,形成一种包埋于窦状网络中的三维细胞结构,这种细胞除具有分化功能之外,可像未分化细胞那样易体外扩增。MSC又是一种免疫缺陷的细胞,可抑制T淋巴细胞反应,有异体移植的可能。正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以上所述的不同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特点,使得其分离取材方便、扩增迅速、可异体移植等,为组织细胞修复提供细胞来源。

间充质干细胞临床应用于解决多种血液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肝硬化,神经系统疾病,膝关节半月板部分切除损伤修复,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挽救了更多病患的生命。此外,间充质干细胞在神经系统修复及更多方面具有长远的发展前景。

实验材料

实验动物:SD大鼠,四周龄,雄性,体重80~100克

实验手术器械:解剖剪、解剖镊、止血钳、胶头滴管等

实验材料:清洗液(PBS和不含Ca+和Mg2+的HBSS)培养液DEME添加10%FBS105IU/l青霉素和100mg/l链霉素;以及含有8%的(500IU/L)肝素钠的PBS

实验仪器:超净工作台、离心机

实验操作步骤

将SD大鼠处死后,浸泡于酒精中待用。

将后肢用碘酒和75%的酒精消毒后,减去后肢皮毛,用解剖剪剪下两侧的股骨和胫骨

将两侧的股骨和胫骨浸泡于HBSS中,并在超净工作台上清除干净其上的肌肉和韧带。并于HBSS清洗三次。

切除骨两端的干骺端,暴露骨髓腔,将含有8%的(500IU/L)肝素钠的PBS用10ml注射器注射于骨髓腔内,冲洗骨髓腔。

收集上述冲洗液,配平后离心(1000rpm,8min)

用添加了15%的FBS、584g/ml的L-谷氨酰胺、105IU/L青霉素和100mg/l链霉素的DEME培养液重悬细胞,以5×105个/ml的密度均匀接种到25ml的玻璃培养瓶中。

将上述培养瓶做好标记后,放于37℃和5%的CO2的培养箱中培养

实验注意事项

两侧的股骨和胫骨尽量清除干净其上的肌肉和韧带,避免混入成纤维细胞。

肌肉和韧带的分离要在HBSS液面下进行,防止污染。

吹打细胞时力度适中,避免细胞的破坏。及巨噬细胞相比,其粘附性差,吹打次数较少。

接种时先在培养瓶的底部接种,尽量使细胞均匀分布。

文档评论(0)

知识海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知识海洋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