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测试(四)历史试卷.pdfVIP

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测试(四)历史试卷.pdf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测试(四)

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距今约5300年的安徽凌家滩文化遗址,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安徽首推的重点遗址,也是文明起源和

形成阶段代表性遗存。如图为该遗址的平面布局图,通过该遗址我们可能推测()

A.聚落生活组织有序B.原始农业蓬勃发展

C.国家形态业已具备D.生活习俗差异明显

2.阅读下表。

人物思想

孔子修己以安百姓

孟子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墨子凡言凡动,利于天、鬼、百姓者为之;凡言凡动,害于天、鬼、百姓者舍之

这反映出,当时他们()

A.主张建立有序的社会B.代表新兴阶级的政治诉求

C.强调以民为本的思想D.表达广大平民的价值取向

3.西汉立国之初,听民私铸钱币,遂有将铅、铁等掺入铜钱内铸作“伪金”者。公元前144年,汉景帝颁行

《铸钱伪黄金弃市律》,禁止民间私铸货币,只准郡国铸币。这一转变()

A.反映国家指导思想发生转变B.导致地方割据势力迅速膨胀

C.推动经济政策发生根本改变D.有利于铸币权逐步收归中央

4.唐贞观五年(631年),皇太子举行冠礼,因“恐妨农事”,唐太宗不顾礼部官员的极力劝阻,改变了阴阳

家所择日期,将冠礼的日期由春耕大忙的二月,改为秋后的农闲时期。唐太宗还将保证农时作为一项规定

写入相应的律法明文。这表明唐太宗()

A.善于虚心纳谏B.倡导戒奢从简C.强调依法施政D.注重休养生息

5.有学者认为,北宋中期,地主阶级内部剧烈分化,为变法造成了一些条件,但始终没有产生过一股足以

不断推动变法前进的强大力量,王安石变法中各股地主政治势力都是朝后退步。这意在说明,当时

A.经济的发展导致地主阶级的分化B.过度中央集权的弊端日益显现

C.王安石变法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D.统治阶级缺乏政治自救的能力

6.王阳明认为,圣人不是生知,不是先知,亦不是无所不知。圣人虽也有才力大小的不同,但论其为圣,

是不分知识和才力的。圣人原与凡人一样,并没有全知全能的天赋。由此推知,王阳明意在强调()

A.圣人应该加强道德修养B.儒学家应为底层民众服务

C.知识对于成长的必要性D.发现内心良知的重要价值

7.明初,朱元璋在黄河流域采取鼓励垦荒政策,至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全国人口数大约为7270万。

清朝建立后,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增长,至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人口总数约4.2亿,达到了中

国古代历史上的最高峰。下列关于明清人口增长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A.封建社会落后的生育观念B.政府政策影响了人口增长

C.民族交融与经济高速发展D.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8.19世纪末,郑观应指出:“盖国之强弱相等,则借(国际)公法相维持,若太强太弱,公法未必能行

也。”对于中国,“如一国有得,各国均沾之语,何例也?……中国所征各国商货关税甚轻,各国所征中国

货税皆务从重,何也纳之吝也?”郑观应意在说明此时中国

A.司法主权亟须重构B.变法图强迫在眉睫

C.外交体制必须变革D.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9.《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规定:没收地主、富农、反革命及农村公共土地;土地分配的原则是“地主不分

田,富农分坏田”;1935年后,《关于改变对富农策略的决定》和《关于土地政策的指示》,明确规定对地主阶级

的土地财产没收之后,仍给予“耕种份地”与生产工具;对富农的自耕土地及多余的生产工具等不没收。中国共

产党土地政策的变化说明()

A.抗日力量走向团结B.错误思想已经清除

C.国内矛盾开始变化D.土地政策逐步完善

10.1945年9月,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和政府决定将乡参议会改为乡人民代表会议,1946年4月,又规定边

文档评论(0)

无与伦比94348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业文章服务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