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通解》第四十课:阳明病篇-阳明湿热中焦证:小结胸病(小陷胸汤证).pptVIP

《伤寒论通解》第四十课:阳明病篇-阳明湿热中焦证:小结胸病(小陷胸汤证).ppt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伤寒论通解》

第四十课:阳明病篇

阳明湿热中焦证:小结胸病

(小陷胸汤证);问曰:病有结胸、有藏结,其状何如?

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宋128);对答简洁,结合其他条文讲解。

首先,提出问题——临床思维:对比

例如:

大黄黄连泻心汤证与小陷胸汤证

知行合一;回答:“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

“按之痛”:

部位?

首先:“正在心下”

发展:“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

“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

;“寸脉浮、关脉沉”——不完全

病位

+“脉沉而紧”、“脉浮滑”

结胸病病位:中焦

波及上焦:寸浮滑。;“名曰结胸也”:邪气凝结腹部

“结”——凝结,聚而不散

“胸”:训诂“腹部”

“陷胸”——疾病陷入腹中

邪气???????????????

津、血变化

三邪:湿(饮)、热、瘀

病机:凝结中焦不散。;邪气偏重不一样

三“陷胸”证候:

一、小陷胸汤证:湿热;

二、大陷胸汤类证:水热

大陷胸汤、大陷胸丸

三、寒实结胸:水饮与血瘀

十枣汤证、三物白散证。;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宋138);“小结胸病”:

“小”,提示病情与疾病位置。

部位:“心下”,

病情:不重。

病邪:湿热。;“正在心下”——强调部位局限

“心下”:胃脘部,特别是剑突下

“按之则痛”:——鉴别“痞”

为什么需要按压?

医者:抵触感,甚至发硬感。

;“脉浮滑”——主要关脉——辨证要点。

寸脉也会有

“脉滑”——阳明病

表现:胀满疼痛

阳明湿热证中焦证候

“小陷胸汤主之”;【小陷胸汤】;一、药症讲解;2.半夏半升,洗

性味:辛,温。

《神农本草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张,咳逆肠鸣,止汗。

生旱半夏

此品,主阴湿之邪,归属太阴病、厥阴病;三焦,主中焦病

腹中(胃、肠为主)寒饮最佳。;3、栝楼实大者一枚

性味:甘、苦,寒。

《名医别录》:除肠胃中痼热,八疸身面黄,唇干,口燥,短气。通月水,止小便利。

此品,归属阳明病

A、涌泄??焦湿热

B、清胃肠积热“痼热”

C、去血中的湿热。;二、煎服法;三、方证标准;谢谢大家!

文档评论(0)

办公文档大全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来源于平时收集整理,如果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私信联系本人删除,本人在看到消息后一定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