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芒麦品种2025版.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老芒麦品种

青牧1号老芒麦品种见表A.1。

表A.1青牧1号老芒麦

品种来源

植物学特征

生物学性状

经济性状

栽培技术要点

生产能力及适应地区

该品种以1971年在青海省同德牧场播种的当地老芒麦大田发现的几株性状优良的植株,单株采收种子作为育种原始材料,经过多代混合选择育成。2004年12月8日经全国草品种委员会审定登记,育成品种,定名青牧1号,拉丁名ElymussibiricusL.cv.QingmuNo.1,品种登记号为279。品种选育单位为青海省牧草良种繁殖场、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草原研究所、青海省草原总站。原种保存于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多年生疏丛型禾草。须根系发达,根长16.2~24.4cm;茎直立,基部稍膝曲,株高90.0~140.0cm,茎具4~6节;叶鞘无毛,常短于节间;叶舌长约1.0mm,顶端平截;叶片扁平,长15.0~35.0cm,宽8.0~15.0mm,无毛或叶面有时疏生柔毛。穗状花序疏松下垂,长18.0~25.0cm;具32穗轴~36穗轴,细弱,常弯曲,棱边具小纤毛,节间长4.0~12.0mm;穗轴各节着生2枚~3枚小穗;小穗长7.0~17.0mm(芒除外),含4~6朵小花;颖狭披针形,具1~3脉,顶端尖或具长达5.0mm的短芒;外稃披针形,第一外稃长9.0~12.0mm,顶端延伸为反曲的芒,芒长14.0~22.0mm;内稃先端钝尖,具2脊,脊上披纤毛;花药长1.2~1.8mm。颖果长椭圆形,褐色,长8.4~12.6mm,千粒重2.9~3.5g。

播种至出苗19.0~25.0d,期间≥0℃积温130.0℃~138.5℃;出苗至抽穗59.0~65.0d,期间≥0℃积温512.0℃~524.5℃;抽穗至成熟期为61.0~67.0d,期间≥0℃积温188.7℃~831.3℃天;生育期123.0~129.0d,全生育期145.0~151.0d,期间≥0℃积温1323.9℃~1362.7℃。

每穗粒数60.0~80.0粒,穗粒重0.2~0.4g,单株粒重0.8~1.0g。

青干草水分含量7.69%,粗蛋白质13.75%,粗脂肪0.86%,粗纤维32.54%,无氮浸出物41.08%,粗灰分4.08%。

海拔高度3300m以下地区,5月下旬至6月下旬播种,最迟不宜晚于7月上旬;海拔高度3300~4200m地区,5月中旬至6月中旬播种,最迟不宜晚于6月25日之后。种子田条播量0.8~1.2千克/亩,条播行距为40cm;饲草田条播量1.2~1.6千克/亩,行距30cm;撒播量1.5~2.0千克/亩;撒播时,将种子均匀撒在地面,播后耙耱覆土、镇压。播种深度2.0~3.0cm,墒情较差时,也不宜超过4.0cm。

种子产量:2~4龄人工草地种子产量600.0~1200.0kg/hm2。饲草产量:2~4龄人工草地青干草7500.0~9000.0kg/hm2。青藏高原海拔2000.0~4200.0m,年降水400.0mm左右的地区旱作种植,也可在pH?值8.0~9.0的土壤上种植。

同德老芒麦品种见表A.2。

表A.2同德老芒麦

品种来源

植物学特征

生物学性状

经济性状

栽培技术要点

生产能力及适应地区

20世纪80年代青海省草地科学工作者对野生种进行了采集和试种,表现良好。1987年开始,青海省

同德牧草良种繁殖场、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拿原研究所、青海省草原总站等单位将其作为垂穗披碱草的替代栽培牧草品种对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筛选选言,去劣留优,使其生产性能趋于稳定,并暂定名为粉绿披碱草。经过20多年的栽培驯化,已将同德老芒麦培育成具有抗逆性强、产草产籽量较高的优良栽培牧草品种。004年12月8日经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野生栽培品种,定名同德老芒麦,拉丁名Elymussibiricuscv.Tongde,品种登记号280。品种选育单位为青海省牧草良种繁殖场、中国农业大学、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草原研究所、青海省草原总站。原种保存于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禾本科披碱草属草本植物。根系发达,多须根,集中于20cm土层中;茎直立,疏丛

状,具2节~4节,基部膝曲,具4节;叶鞘较松,光滑无毛,短于节间;叶舌膜质,截平;基生叶3片,茎生叶5片;穗状花序,较疏松下垂,具12~22穗节,每穗节2个小穗,每穗含3小花。颖狭呈披针形,约4~6mm,具4~5条明显的脉,先端具芒。外稃披针形具5脉,第一外稃长9.0~12.0mm,芒直,长12.0~18.0mm,内外稃近等长,花药黄色,长1.2~2.8cm。颖果长椭圆形,深褐色,长5.0~7.0mm,千粒重3.26克。

播种当年生长缓慢,仅个别植株抽穗或开花,植株平均高25cm,第二年4月底至5月初返青,5月下旬进入分蘖期,7月下旬抽穗,8月中下旬灌浆,9月上旬种

文档评论(0)

雄霸天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