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与威尼斯商贸联系.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代与威尼斯商贸联系

引言:两个世界的相遇

站在泉州港的古码头上,海风裹挟着咸湿的气息扑面而来,礁石缝里还嵌着几枚宋元时期的青瓷残片,釉色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与此同时,远在亚得里亚海北岸的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的穹顶下,商人行会的账簿里或许正记录着”来自东方的精美瓷器”——这两个相隔万里的城市,在公元10到14世纪间,通过一条看不见却无比坚韧的商贸纽带,将东方的烟火与西方的钟声连接在了一起。

一、背景:东西方贸易引擎的启动

1.1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黄金时代

若要理解宋代与威尼斯的商贸联系,首先得看看当时中国的”经济地图”。北宋建立后,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农业技术革新(占城稻推广)、手工业繁荣(景德镇瓷器、蜀锦)、货币经济活跃(交子出现),让这个王朝的GDP占全球比重一度超过30%。但更关键的变化发生在对外通道上——传统的陆上丝绸之路因西夏崛起受阻,宋廷转而”招徕远人,阜通货贿”,把目光投向了浩瀚的海洋。

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广州设立第一个市舶司;到南宋时,泉州、明州(今宁波)、杭州等11个市舶司星罗棋布于东南沿海。市舶司不仅是海关,更是”外贸管理局”,负责抽解(征税)、博买(官方收购)、发放公凭(贸易许可证)。《宋会要辑稿》记载,绍兴年间泉州市舶司年收入达百万缗,占当时朝廷财政收入的1/20。这种”以海富国”的政策,让中国商船的足迹从南洋延伸到波斯湾,甚至东非。

1.2威尼斯:亚得里亚海的商业新星

当东方的商船开始扬帆远洋时,亚得里亚海的潟湖群岛上,一个未来的”海上共和国”正在悄然成长。威尼斯本是罗马帝国崩溃后,为躲避蛮族入侵的难民建立的避难所。但独特的地理位置(连接西欧与拜占庭、阿拉伯世界的枢纽),让这里逐渐成为”货物的十字路口”。

1000年前后,威尼斯与拜占庭帝国签订《金玺诏书》,获得在君士坦丁堡的贸易特权;11世纪末,十字军东征更让威尼斯商人垄断了欧洲与近东的物资运输。他们用从西欧运来的木材、羊毛,从拜占庭买来的丝绸、香料,再转销到欧洲各地。到12世纪,威尼斯已经拥有1.2万艘商船,船员超过3万人,商队的足迹覆盖地中海、黑海,甚至通过阿拉伯商人间接接触到东方贸易网络。

1.3中间桥梁:阿拉伯商人的”中转作用”

宋代与威尼斯并未直接通航,连接两者的关键角色是阿拉伯商人。这些被宋人称为”蕃客”的商人,在广州、泉州建立”蕃坊”,娶妻生子,甚至参与科举(南宋有阿拉伯人蒲寿宬中进士)。他们用中国的瓷器、丝绸装满大船,沿”香料之路”西行:过马六甲海峡,经印度古里,到波斯湾的巴士拉,再转运到叙利亚的阿勒颇,最后由威尼斯商人接手,通过地中海运到欧洲。

这种”接力式”贸易中,阿拉伯商人既是翻译(将中国的”茶”称为”chay”,传入威尼斯后变成”tè”),也是质量担保人。泉州出土的南宋古船中,发现过大量乳香,经鉴定来自阿拉伯半岛,而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的文献显示,13世纪威尼斯进口的乳香80%来自东方,其中大部分应经中国港口中转。

二、商贸路径:从刺桐港到潟湖城的万里征程

2.1东方起点:泉州港的”涨海声中万国商”

若要选宋代与威尼斯贸易的”起点坐标”,泉州港(时称”刺桐港”)当仁不让。这座被马可·波罗称为”世界最大港口之一”的城市,在南宋至元初达到顶峰。港内”风樯鳞集,舶计骤增”,码头上每天有200多艘船进出,来自大食(阿拉伯)、三佛齐(苏门答腊)、占城(越南)的商人,操着不同语言讨价还价。

泉州的优势不仅在于地理位置(背山面海,港湾深邃),更在于完善的配套服务。港口附近有”来远驿”供外商居住,市舶司旁边有”番货市场”集中交易,甚至出现了专为外商服务的”译人”(翻译)和”牙人”(中介)。1974年出土的泉州湾宋代古船,长34.55米,载重200吨,采用水密隔舱技术,正是当时远洋商船的典型代表——这样的船,装载着瓷器、丝绸、茶叶,沿着固定的航线,开始了前往威尼斯的漫长旅程。

2.2远洋航线:季风与星象指引的”陶瓷之路”

宋代商船的航行高度依赖季风。每年10月至次年3月,东北季风盛行时,商船从泉州出发,经占城(今越南中南部)、真腊(柬埔寨),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5月至9月西南季风起,再从印度西海岸的故临(今奎隆)出发,横跨阿拉伯海到波斯湾的巴士拉,或红海的吉达港。

这段航程充满风险。《萍洲可谈》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宋代的”过洋牵星术”结合了指南针与星辰定位,让航行精度大大提高。但即便如此,触礁、海盗、疾病仍是常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里,陈列着许多宋代船员的”过洋银”——用银片打制的护身符,刻着”出入平安”“顺风得利”,可见当时人对远航的敬畏。

2.3西方终点:威尼斯的”里亚托桥市场”

当中国商船的货物抵达波斯湾或红海后,接下来的运输就由阿拉伯商人转交给威尼斯船队。这些货物

文档评论(0)

甜甜微笑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计算机二级持证人

好好学习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9月06日上传了计算机二级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