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5年诗词和地理试题及答案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李白的诗作?
A.《静夜思》
B.《望庐山瀑布》
C.《早发白帝城》
D.《春望》
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句诗出自哪位诗人?
A.杜甫
B.李白
C.白居易
D.王维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句诗的作者是?
A.张九龄
B.孟浩然
C.王之涣
D.王昌龄
4.《赤壁赋》的作者是?
A.苏轼
B.苏辙
C.苏洵
D.范仲淹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诗出自?
A.王之涣
B.王维
C.岑参
D.高适
6.下列哪个省份不属于中国的“五岳”之一?
A.山东
B.山西
C.河南
D.广东
7.长江的源头在哪里?
A.青海省
B.云南省
C.四川省
D.陕西省
8.黄河的中游流经哪些省份?
A.河北、山西
B.陕西、宁夏
C.内蒙古、甘肃
D.山西、陕西
9.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的四大发明?
A.造纸术
B.指南针
C.火药
D.地动仪
10.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
A.珠穆朗玛峰
B.洛子峰
C.雪山
D.珠穆朗卓峰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李白,字______,号______,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2.“______,______,______”出自杜甫的《春望》。
3.“______,______,______”出自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4.《赤壁赋》分为《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作者是______。
5.“______,______”出自王维的《使至塞上》。
6.中国的“五岳”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______。
7.长江发源于______省,流经______个省和自治区。
8.黄河发源于______省,流经______个省和自治区。
9.中国的四大发明分别是造纸术、______、______。
10.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海拔约______米。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李白和杜甫的诗歌风格有何不同。
2.简述长江和黄河在中国地理中的重要性。
3.简述《赤壁赋》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4.简述中国四大发明的意义和影响。
四、作文题(20分)
以“山河之美”为题,写一篇800字的作文,要求内容充实,语言流畅,表达自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
答案:
一、选择题
1.D
2.B
3.A
4.A
5.C
6.D
7.A
8.B
9.D
10.A
二、填空题
1.太白,青莲居士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4.苏轼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6.中岳嵩山
7.青海,11
8.青海,9
9.指南针,火药
10.8848.86
三、简答题
1.李白的诗歌风格豪放、浪漫,想象丰富,语言自然流畅;杜甫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内容广泛,反映了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2.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流经多个重要省份,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和航运通道;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流经多个省份,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基地和文明发源地。
3.《赤壁赋》是苏轼的作品,分为《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主要内容包括作者与朋友在赤壁的游历和对话,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的赞美,具有浓厚的哲理和抒情色彩。
4.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造纸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指南针推动了航海事业的发展,火药改变了战争形态,印刷术推动了知识的普及。
四、作文题
(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