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长沙市望城区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pdfVIP

01 长沙市望城区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前言

根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

(国发[2013]3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

通知》(国办发[2013]2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

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按照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

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湘政办发[2016]20号);湖南省财政厅、省住房和

城乡建设厅、省水利厅《关于组织申报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的通知》(湘财

建[2016]7号)和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财政厅、省水利厅《关于确定省

级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城市的通知》(湘建城函[2016]158号),

为加快实现现代化公园式滨水新城区建设目标,指导望城区省级海绵城市建设

试点工作,我区开展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的编制工作。

编制组经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

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技术导则。

12345

本导则的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建设标准;、规划编制;、

设计指引;6、建设指引;7、维护管理;8、监测评估与绩效考核;9、附录。

本导则主管单位:长沙市望城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本导则主编单位:镇江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主要起草人员:王婷婷、孙坚、何国栋、吴薇、张跃、张堃

本导则主要审查人员:赵江、李馨、王晓伟

目录

1.总则1

2.术语3

3.建设标准5

4.规划编制与协调15

5.设计指引24

6.建设指引60

7.维护管理66

8.监测评估与绩效考核70

9.附录73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要求,实现望城区海

绵城市的建设目标,提高望城区海绵城市建设的科学性,指导海绵城市相关专项

规划编制和建设项目设计、施工、管理和后评估,制订本技术导则。

1.2指导思想和原则

根据望城区的降雨特点和地貌特征,贯彻“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

净化的海绵城市”理念,推广和应用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同时注重对河流、湖

泊、湿地、坑塘和沟渠等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

望城区海绵城市建设应坚持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因地制宜、统

筹建设的原则。

1.3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望城区(都市区规划范围)各类规划的编制、管理以及建筑与

小区、绿地、道路与广场、城市水系等系统新、改、扩建项目的设计、施工、管

理和后评估。望城区其他区域可参照本导则执行。

1.4其他规定

(1)海绵城市建设应以批准的城镇总体规划为主要依据,与城镇排水防涝、

河道水系、道路交通、园林绿地和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和设计相协调。

(2)海绵城市建设需规划、建筑、绿地、道路、水务等专业相互配合、相

互协调,各系统建设指标应达到规划确定的海绵城市建设标准。

(3)海绵城市建设包括“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措施,涵盖

低影响开发、城镇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注重源头径流控制、

排水管渠标准的提高、内涝防治工程的建设和河湖生态的治理,各类技术措施应

同步规划设计。

(4)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径流污染严重的工业区、加油站等区域,不

应采用渗透设施,避免对地下水和周边水体造成污染。

1

(5)海绵城市的各类设施应采取保障公众安全的防护措施,不得对建筑、

绿地、道路的安全造成负面影响。

(6)建筑与小区、绿地、道路与广场等系统进行海绵化建设时,应首先满

足各类设施本身的功能要求,并应符合国家、地方和行业的现行相关标准、规范、

规程、指南、导则的规定。

(7)随着望城区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的推进和相关工程的实践,应对本导则

内容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