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水象甲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讲课文档.pptVIP

稻水象甲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讲课文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稻水象甲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第一页,共27页。

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oryzophilusKuschel)是重点检疫性害虫,属鞘翅目象虫科水象亚科,原产美国东部,密西西比河流域种植水稻后成为重要稻作害虫。第二页,共27页。

目前,我国大陆已有福建、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辽宁、吉林等9个省市发生稻水象甲,并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在部分地区已成为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第三页,共27页。

1形态识别1.1成虫体长3~4mm,宽约1.5mm,体表被覆淡绿色至灰褐色鳞片。新羽化成虫深黄色,具金属光泽,田间新生成虫背侧或足上通常带泥。自前胸背板的端部到基部,有一个由黑色鳞片组成的大口瓶状的暗斑。触角赤褐色、膝状,索节6节,第一节大、第二节长、第3至6节球状,棒基部无毛,具金属光泽,端部1/3密生细毛。第四页,共27页。

1.2卵呈长肾形,圆柱形居多。在水稻叶鞘内侧组织沿叶脉方向纵排分散,其它部位分布较少,长约0.8mm,初产为无色至白色,至孵化时变黄且多呈圆柱形。第五页,共27页。

1.3幼虫为无足型白色。一、二龄幼虫较细小,足突不明显,其一龄幼虫在根部极少见,三、四龄幼虫较大,足突明显,而四龄幼虫长宽比小,显得肥胖或粗状。第六页,共27页。

1.4蛹幼虫在土茧中化蛹,土茧长约5mm,卵圆形,表面光滑,着生于稻根中部或被咬断的稻根末端,单生或2~6个着生于稻根某一位置附近,预蛹或蛹乳白色,至羽化时蛹浅黄,大小与成虫相似。第七页,共27页。

2寄主植物及其被害状2.1寄主稻水象甲成虫对水旱生植物均可取食,其寄主有7个科的40余种植物,属杂食性害虫,但嗜食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作物中以水稻、高粱、玉米罹害最重。成虫通常沿叶脉啃食叶肉,仅剩下下表皮,在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上造成“I”形长斑痕,久而呈条状破裂,在阔叶植物上取食,亦造成长条状食痕,但不规则。第八页,共27页。

2.2危害症状幼虫仅为害少数几种水生植物,田间在稻和稗根部调查到了幼虫。幼虫具有寡食性,水稻是幼虫最主要的寄主,一龄幼虫,可取食少许叶鞘及附近组织,造成为害状不明显。而二龄以上幼虫钻断须根,附着或钻入根中为害,被害稻丛根系变少变短,呈黄褐色;幼虫较多时,几无白色根,整个根系呈平刷状,稻丛根易拔起。受幼虫为害,水稻地上部分生长缓慢,分蘖减少,植株矮小,穗数、穗粒数减少,产量降低;严重时,水稻停止生长,特别低洼水深田块,水稻发育不良,受害更为严重。第九页,共27页。

3生活史及习性3.1生活史稻水象甲在湖南一年发生1~2代,并存在一个不完全世代的第二代。越冬成虫卵巢于3月中旬开始发育,成虫3月下旬或4月上旬开始活动,随着气温升高,4月上、中旬开始迁入秧田取食秧苗并产卵为害,5月上、中旬越冬成虫集中在秧苗上取食为害,直到7月中旬。第十页,共27页。

6月上旬开始见卵,持续到6月末,一直可查到卵,幼虫在6月10日前后即发生,连续发生至8月上旬,到8月中旬才查不到幼虫,7月中旬即有土茧,持续发生在8月末才遂渐查不到茧蛹,自7月起田间始见新生成虫,至8月15日前后,新生成虫达到高峰,然后田间成虫量逐渐减少,一直到水稻收获时,仍有少数成虫活动。自8月下旬起,越冬场所有成虫活动至10月末、11月初,成虫进入越冬状态。第十一页,共27页。

稻水象甲以休眠成虫在越冬场所越冬至次年春季。出土后的越冬成虫先取食杂草,补充营养后迁飞到秧田或直接迁飞到本田取食和产卵。幼虫共4龄,老熟后在土茧中化蛹。新羽化的成虫在田间或迁飞到越冬场所取食幼嫩的杂草以贮备能量越冬;在气候温暖的双季稻区,第1代成虫继续在稻田产卵繁殖。第十二页,共27页。

稻水象甲越冬成虫4月初出土活动,刚出土的成虫在附近的白茅、芦苇等杂草上取食,4月中下旬到5月上中旬田间出现了稻水象甲成虫取食为害的盛期。迁飞到本田的成虫当天即可产卵,产卵盛期为5月中下旬到6月上旬。卵期为6d,孵化的幼虫取食稻根,1龄幼虫盛期为5月下至6月上旬,此时正值水稻分蘖盛期,幼虫期约1个多月,老熟幼虫附着在稻根上结茧化蛹,蛹盛期约为7月中旬。新羽化的成虫飞到稻田四周寻找幼嫩的杂草取食,以备越冬。第十三页,共27页。

3.2生活习性越冬成虫有集居习性主要越冬场所成虫密度为200头/m2,而且越冬死亡率极低。越冬成虫有集团迁飞习性5月下旬、6月上旬晴微风的黄昏,可见大量成虫向稻田方向迁飞。第十四页,共27页。

成虫活动性上午9:00~11:00和下午4:00~7:00最为活跃,稻田成虫以爬行、游水为主,很少飞行。6月份的成虫多在叶面进行取

文档评论(0)

办公文档大全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来源于平时收集整理,如果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私信联系本人删除,本人在看到消息后一定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