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校园霸凌法律责任
一、引言:当校园不再是“安全岛”
去年冬天,我在社区做青少年心理辅导时,接待过一个叫小夏的初二女生。她攥着校服袖口,声音细得像蚊子:“阿姨,他们总说我是‘丑八怪’,把我的课本扔进厕所,还拍视频发班级群……我不敢告诉老师,怕他们闹得更凶。”说到最后,她突然哭出声:“我是不是不该活着?”那一刻,我深切意识到:校园霸凌从不是“孩子间的打闹”,它像一把隐形的刀,割碎的是孩子对世界的信任,摧毁的是成长的底气。
近年来,随着多起校园霸凌事件被媒体曝光,“反霸凌”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但许多家长和学生仍有困惑:被欺负了只能忍气吞声吗?欺负人的孩子真的不用负责吗?学校该承担什么责任?要解答这些问题,必须从法律层面理清校园霸凌的责任边界——它不仅关乎惩戒,更关乎如何为每个孩子筑起安全的成长屏障。
二、校园霸凌的法律界定与现实困境
(一)什么是法律意义上的校园霸凌?
要理清法律责任,首先得明确“校园霸凌”的法律定义。根据《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校园霸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行为。这一定义包含三个核心要素:
第一,主体特定性:发生在学生之间,包括未成年人与未成年人、未成年人与已成年但仍在接受教育的学生(如复读生)。
第二,主观恶意性:区别于偶然冲突,霸凌行为是“蓄意或恶意”实施,比如长期辱骂、有计划的群体孤立。
第三,后果严重性:不仅包括身体伤害(如殴打致伤)、财产损失(如抢夺财物),更强调精神损害(如网络侮辱导致抑郁)。
举个例子:初三学生小宇因成绩优秀被嫉妒,同班5名男生连续3个月在放学路上拦截他,逼他说“我是废物”,还将过程录成视频在社交平台传播。这就符合“多次、蓄意、造成精神损害”的特征,属于典型的校园霸凌。
(二)现实中的“隐形危机”:霸凌的常见表现与识别难点
校园霸凌的表现形式远比我们想象的多样,除了肢体暴力(推搡、殴打),还包括:
语言暴力:起侮辱性外号、公开嘲讽生理缺陷(如“胖猪”“瘸子”)、威胁“小心我打你”;
关系霸凌:拉拢同学孤立受害者(“不许和他玩”)、删除社交账号好友;
网络霸凌:在班级群发布P图丑照、编造“早恋谣言”、截取聊天记录断章取义;
财物侵害:强行索要零花钱、毁坏文具书本、将书包扔进垃圾桶。
这些行为往往具有隐蔽性:有的发生在厕所、楼梯间等监控盲区;有的通过网络匿名实施,难以追踪;还有的被家长和老师误判为“孩子间的玩笑”。我曾接触过一个案例:女生小琳被室友在朋友圈发“脚臭警告”,评论区有人附和“离她远点”,小琳因此长期失眠,却被班主任认为“太敏感”。直到她割腕送医,家人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三)处理困境:为什么“小事化了”成了常态?
许多霸凌事件最终不了了之,背后有多重现实因素:
受害者不敢发声:害怕被报复、担心“告老师会被说成打小报告”、羞耻于被欺负(尤其涉及隐私侮辱时);
家长认知偏差:部分施暴者家长认为“孩子不懂事”,拒绝赔偿甚至指责受害者“挑事”;
学校顾虑重重:担心影响升学率、评优评先,倾向于“内部调解”,甚至要求受害者“忍一忍”;
证据固定困难:语言侮辱、网络霸凌多为口头或电子信息,易灭失;肢体暴力若未造成明显伤痕,难以证明“恶意”。
这些困境,恰恰凸显了明确法律责任的紧迫性——只有让各方清楚“行为的边界”和“违法的后果”,才能打破“纵容-伤害-沉默”的恶性循环。
三、校园霸凌法律责任的类型与具体适用
(一)民事责任:对受害者的“经济补偿与精神抚慰”
民事责任是校园霸凌中最常见的责任类型,主要解决“如何赔偿受害者损失”的问题,法律依据主要是《民法典》。
施暴者的直接责任与监护人责任
根据《民法典》第1165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若施暴者是未成年人(8周岁以上),根据《民法典》第1188条,由其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
举个例子:初二学生小航在操场推搡小凯,导致小凯摔倒骨折,花费医疗费2万元。小航的父母作为监护人,需赔偿医疗费、护理费、营养费等;若小航已满16周岁且有独立经济来源(如兼职),则由小航自己承担,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补充。
需要注意的是,精神损害赔偿在霸凌案件中越来越受重视。《民法典》第1183条规定,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比如小琪因长期被辱骂“怪物”患上抑郁症,经鉴定构成严重精神损害,法院可判决施暴者监护人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通常几千到几万元)。
学校的补充责任:“未尽管理职责”的认定
学校是否要担责,关键看是否“尽到教育、管理职责”。《民法典》第1199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即8周岁以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年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02).docx
- 2025年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资格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0924).docx
- 2025年云计算架构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0930).docx
- 2025年亚马逊云科技认证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01).docx
- 2025年公共营养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0925).docx
- 2025年国际风险管理师(PRM)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04).docx
- 2025年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0928).docx
- 2025年数据可视化设计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0930).docx
- 2025年数据隐私合规师(DPO)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02).docx
- 2025年期货从业资格考试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02).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