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柯平《丝瓜》阅读答案
丝瓜
柯平
儿子从乡下外婆家回来,小手中有一熟识花朵,花分五瓣,其色金黄,我一看就知道是丝瓜花。这得力于中学时代在学农分校劳动时获得的农艺阅历,那时我们宿舍门前即有一足有半个篮球场大的瓜棚。江南初夏时分,丝瓜从棚顶铺天盖地垂下来,大者长二三尺,小者尺许。有位同学因个子奇瘦奇高,又爱吃丝瓜,一个“丝瓜精”的雅号自然非他莫属。这位仁兄后来发迹,始终混到西南某省人事厅厅长的高位,成为母校的傲慢。这当然凭的是真才实学,而不是靠吃丝瓜吃出来的,假如吃丝瓜能吃出一位厅长局长,那市场上的丝瓜绝非如眼下区区几元一斤就能买到。就算不说贵如金玉,至少比形状与它相像的河鳗黄鳝之类起码也是不遑多让吧。
在浩大的蔬菜家族中,我想除了山药,丝瓜的身子可以说是最长的了。它因也是外籍中国菜,故又称为蛮瓜。二月下种,六月上市,江南江北皆有栽种,一般用于炒食与作羹,以其色碧绿,其味嫩爽,其价低廉为人所喜食。但古代的状况可能与现在有些差别,从明人李东阳的《曰川馈无花果答丝瓜之赠叠前韵》诗来看,当年送伴侣无花果,对方回赠几条丝瓜,喜出望外,写诗答谢云“翠笼珍果望还赊,报我眞应愧木瓜。采掇恐沾秋径湿,传看不觉夜灯斜。饱知实德非虚语,脱尽浮华是大家。异物清诗两奇绝,渴心何必建溪茶。”诗写得极好不说,称丝瓜为珍果,又用汉乐府典比作琼瑶,又灯下全家传看,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估量这玩意在当时因数量稀有而价值不菲,因有此感动。另据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说,他生平所见过的丝瓜竟有长达四尺的,假如此言不诬,那简直就是一个学校三四班级同学的身高,足够吓人的了。
在写作黄瓜一文时,我其实已经写到了丝瓜,记得在文中我将它们比作一对相声演员,假如黄瓜喻牛群,丝瓜自然就是冯巩了。这倒也算不上是我的个人创造,在民间的谚语俗语里,其实早有不少有关它的生动比方,如形容某人脸长为“丝瓜脸”,候人不至称“头颈望得丝瓜长”。我多年来在股市混饭,记得当年美国佬扔导弹炸我驻南使馆的其次天,孩子刚好放学后过来玩。这小子得我遗传,倒有点形象思维的天赋,见到电脑分时图上的长长阴线,歪着脑袋问我:“爸爸,这像不像黄瓜丝瓜?”
与其他蔬菜一样,丝瓜也有其药物功能,元人鲜于伯机说杭医宋会之当年有治水蛊(鼓胀病)的秘方,即以干丝瓜为主要药材,加巴豆陈米同炒后制丸,服百粒即可立愈。另外注意饮食养分的读者对丝瓜的清热解毒作用,确定也都有所了解。
丝瓜的生命期大约为六个月左右,经霜后枯死的老丝瓜大如舂米棒,内中筋络缠绕如细心织就一般,柔韧得宜。陆游《老学庵笔记》记有涤砚法,称想要砚台保持不坏,每次使用后非得靠它来清洗保养不行。详细方法是“用蜀中贡鱼纸,先去墨,徐以丝瓜磨洗,余渍皆尽,而不损砚。”但那是文人的雅事,不是一般人玩得了的。民间只管它叫丝瓜巾,视为涮锅子洗澡的利器。一九六六年我大破四旧烧书时手臂不当心燎伤,在一个很大的旧木澡盆里,母亲疼爱地为我洗浴,涂满肥皂的丝瓜巾徐疾有致地擦抚我的背脊。我在写作这篇文章时,身上尚有这种温馨的感觉。
(选自《北京晚报》,有删改)
13.文章第一段加粗句子有什么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从哪些方面写丝瓜的价值的?请简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其次段插入明人李东阳的《曰川馈无花果答丝瓜之赠叠前韵》一诗,有何用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以“丝瓜”为题,有什么好处?(6分)
参考答案
13、内容上,写儿子从乡下带来了一熟识花朵丝瓜花,交代了文章写作的缘起;(2分)结构上,点题,引出下文对中学时代在学农分校劳动时趣闻往事的回忆;(2分)情感上,表达了的欣喜之情。(2分)
14、食用价值;药用功能;洗涤利器;比方借代作用。(1点1分)
15、与前文现在丝瓜价格低廉做对比,(2分)突出古代丝瓜因数量稀有而价值不菲;丰富文章的文化底蕴,增加文章的语言美。(2分)
16、丝瓜是本文的线索,起着贯穿全文的作用;以“丝瓜”为题,交代了本文写作的对象;丝瓜江南江北皆有栽种,虽然一般,却用途广泛,平凡而又宏大;丝瓜承载着母爱亲情、同窗友情,寄予着的美妙怀念之情。(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