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5年完美版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积累整合文言知识。
2、过程与方法:体会作者在乐、痛、悲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导学生探索生活的意义及认识生命的价值。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由“乐”到“痛”再“悲”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
【教学难点】
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教学方法】预习法、诵读法
【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邀集友人谢安、孙
绰等41人在兰亭举行集会,作曲水流觞之饮。当时要求与会者每人作四言、五
言诗各一首,事后将这些诗汇集成册,题名为《兰亭集》,由王羲之作序,写成
本文,本文虽为序,却淡化了序介绍成书有关情况的作用,更多的笔墨写这场
流觞赋诗的盛会给作者带来的人生思考。
二、阅读欣赏
(一)齐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信可乐也。岂不痛哉!
悲夫!)
1、理解“信可乐也。”
问:怎样的集会让作者感到快乐?
2025年完美版
2025年完美版
明确: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贤士名流,聚会兰亭,此一乐也。游宴雅
集,以文会友,饮酒吟诗,无论穷达,文中对人物的介绍只有这八个字,不论
官职出身,相聚者情投意合。
b“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山环水绕,境界
清幽,此二乐也。明澈洁净,飞花溅玉,生机盎然,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作者
内心的舒畅惬意。三月的江南姹紫嫣红开遍,作者却只道山、水、竹、林,可
见作者极力营造的是一种淡泊高远、宁静高雅的氛围,这也正是作者性情以及
人格的体现。
c“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饮酒赋诗,畅叙
幽情,此三乐也。曲水流觞,抒情言志。这种聚会有别于醉生梦死、纸醉金迷
的世家子弟的豪华宴会,更多的是娱情山水、幽深清远的林下风流。既无森严
的等级,又无礼仪的束缚。
d“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微风徐徐,阳光正好。仰观宇宙,长天辽
阔;俯视万物,生机盎然,此四乐也。
小结:诗人们随心所欲,云游山林,目遇之而成色,耳闻之而为声,神
清气爽,心旷神怡,真正可谓天时地利人和,赏心美景悦目,“信可乐也”。这
种“乐”,非关物质,而是来自对“俯仰一世”的体悟。
2、理解“岂不痛哉!”
(生读)如此心境之下,王羲之又怎会发出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
哉!的感慨呢?
讨论明确:
a生之短暂。“俯仰一世”
b乐而忘忧,快乐易逝。“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兴尽,自然
悲来,得到的很容易就感到厌倦,情随事迁,这是触目惊心的悲凉。却又是人
的笔墨,说尽了无限感慨。试问,未得到时,谁不是无限企慕,心心念念,忐
忑不安,辗转不寐;刚得到时,谁不是甜蜜沉醉,踌躇满志,手舞足蹈,仰天
大笑;可是,在快乐中浸淫久了,人就会感到疲倦。
c死的必然。“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这才是人生悲感的真正根由。人都是
要死的,是人的有限性。
小结:在生死的问题上,我们虽有思想,却没发言权。比起生给我们带来
2025年完美版
2025年完美版
的痛楚,死才是人痛楚的根源。生和死是大事,也是两码事
3、理解“悲夫!”
(生读)以前的人是怎么看待生死的?
a“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我”对生命的体验和古人对生命的体
验是何其相似:“我”感慨过的、痛苦过的,古人早就有相似的经验。“我”的
经验与感受,不过是对古人在类似情境中感受的再一次验证。“后之视今,亦犹
今之视昔”,人类社会的科技可以日新月异,但人类对生命的本质,如青春、爱
情、遇合等的体验却永远是一致的,王羲之道出了这种“千古同悲”,才如此深
深地打动我们。
b理解“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一死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教版语文拓展模块第二单元 阅读与欣赏8《寡人之于国也》教案(中职专用).pdf
- 高教版语文拓展模块第二单元 阅读与欣赏 9 《兰亭集序》教案 (中职专用).pdf
- 高教版语文拓展模块第二单元 阅读与欣赏 9 《兰亭集序》教案 (中职专用).pdf
- 高教版语文拓展模块 30《陈情表》教案 (中职专用).pdf
- 高教版语文拓展模块 30《陈情表》教案 (中职专用)1.pdf
- 高教版语文拓展模块第二单元 阅读与欣赏 9《兰亭集序》教案 (中职专用).pdf
- 高教版语文拓展模块 第二单元 阅读与欣赏 6《过秦论》教案(中职专用).pdf
- 高教版语文拓展模块第二单元 阅读与欣赏 8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中职专用).pdf
- 高教版语文拓展模块第二单元 阅读与欣赏 8《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中职专用).pdf
- 高教版语文拓展模块第二单元 阅读与欣赏 9《兰亭集序》教案(中职专用).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