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ICS65.020.20CCSB16
5328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地方标准DB5328/T32—2024
红火蚁防控技术规程
2024-05-22发布2024-06-22实施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DB5328/T32—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植保植检与土壤肥料工作站提出。
本文件由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植保植检与土壤肥料工作站、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广东众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谢志英、石兆云、尹艳琼、陈福寿、赵雪晴、李琼芬、彭文君、李红祥、谭元花、肖龙、田维逵、王彬、资鸿强、金朝万、何洪磊、张麟、王秀华、赵永祥、贾丽红、李艳萍、王云、苏文彬、李光辉、段超、李朝疆、胡文东、张浩、奚梅江、陈忠云。
DB5328/T32—2024
1
红火蚁防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红火蚁的识别鉴定、虫情调查、防控适期及防治技术。
本文件适用于西双版纳州红火蚁的防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0477红火蚁检疫鉴定方法
GB/T23626红火蚁疫情监测规程
GB/T23634红火蚁检疫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红火蚁
红火蚁(SolenopsisinvictaBuren)属于昆虫纲、膜翅目、蚁科、火蚁属。红火蚁是高度分化的社会性昆虫,蚁后产卵,大部分发育成工蚁,少部分发育成雄蚁和繁殖蚁,蚁群群栖于蚁巢内。其中工蚁有大、小型之分,工蚁是对人类社会产生直接危害的红火蚁层级。
4红火蚁分布区及危害
4.1分布区
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均有红火蚁分布,以景洪市勐罕镇、嘎洒镇、勐养镇,勐海县勐海镇、打落镇、勐遮镇,勐腊县勐仑镇、勐伴镇、勐腊镇等乡镇分布范围较广。
4.2发生生境
红火蚁发生主要包含3个生境类型:
——农林区(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撂荒地、苗木花卉草坪苗圃);
——居民生活区(城市、公园、村寨等绿化带、生活道路绿化区);
——生态敏感区(自然保护区、江河沿岸、水库堤坝、公路铁路绿化区)。
4.3主要危害
红火蚁主要危害如下:
DB5328/T32—2024
2
——蛰咬人体、宠物、畜禽,分泌毒素,对生物体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修筑巢穴,破坏堤坝、田埂、景观设施;
——取食农作物(如:火龙果、柚子)嫩芽、嫩花、嫩果等,降低农作物产量。
5识别与鉴定
5.1按照GB/T20477提供的方法识别与鉴定红火蚁,对红火蚁的鉴定以工蚁的形态特征、蚁巢特点为主要依据,参见附录A。
5.2工蚁典型特征:小型工蚁体长2.0mm~4.0mm,头、胸、触角及足均为棕红色,腹部呈棕褐色;大型工蚁(也称兵蚁)体长5mm~6mm,腹部背板色呈深褐,颜色较深,体表略有光泽。大型与小型工蚁形态相似,腹柄节2节,触角共10节,末2节成锤棒状。
5.3蚁巢典型特征:成熟蚁巢外部隆起呈土堆状,无明显蚁道,内部呈蜂窝状。
5.4行为典型特征:蚁巢受到惊扰时,红火蚁会迅速出巢攻击入侵者。
6虫情调查
6.1调查方法
6.1.1活蚁巢的调查
采取抽样调查,每种生境设置3块样地,在每个调查样地内按照平行线法设置3个调查点,调查点面积不少于667m2,标记蚁巢,步行目视法调查,记录调查面积内的活蚁巢数量。《红火蚁活蚁巢防治效果调查表》参见附录B。
6.1.2工蚁数量的调查
设置诱捕器诱集,每种生境设置3块样地,诱饵可选择直径2cm,厚1cm左右的新鲜火腿肠薄片,诱捕器选择直径约3cm以上的诱集管,将诱饵放入诱集管口进行诱集,每个样地设置3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放置3个诱集管,按栅格式布局摆放,诱集管间相距不少于10m,放置30min后,收集鉴定,计数工蚁数。《红火蚁工蚁防治效果数量调查表》参见附录B。
6.2分级标准
6.2.1活蚁巢数量分级标准和工蚁数量分级标准参见附录C。
6.2.2如工蚁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B41T 892-2013 生态廊道绿化设计技术规程.docx
- DB41T 1252-2016 水污染源自动监控基站运行维护技术规范.docx
- DB41 1258-2016 涧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ocx
- DB52_T 1824-2024 乙类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核准规则.docx
- DB3210_T 1183-2024 社银合作业务服务规范.docx
- DB52_T 1831-2024 牛肉质量关键控制点追溯信息采集指南.docx
- DB5305_T 151-2024 保山市规模化肉牛养殖场兽药管理使用规范.docx
- DB3502_T 138-2024 马拉松赛事组织管理规范.docx
- DB5334_T 11.1-2024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香格里拉藏鸡 第1部分:品种要求.docx
- DB3201_T 1206-2024 水产养殖动物疾病测报技术规范.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