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杜甫的诗词
篇1《寄杨五桂州谭(因州参军段子之任)》
杜甫[唐]
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梅花万里外,雪片一冬深。
闻此宽相忆,为邦复好音。江边送孙楚,远附白头吟。
作品赏析
【注释】:
诗的前四句绘景,为后面的抒怀作铺垫。五岭(大庚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的气候炎热难当,惟独桂林清爽宜人。更何况在雪花纷飞的隆冬,万里之外有梅花飘香呢。后四句直抒胸臆,深沉感人。友人处在如此佳境中,使我日夜萦悬的心稍得宽慰,请他在这风雨飘摇之际(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努力报国,给乡邦带来佳音。我在岷江边送英才俊逸的段参乘舟远去,就托附他把这首忠贞的《白头吟》转交给挚友吧
------------------------------------------
原注:因州参军段子之任。
【鹤注】桂州,属岭南道中都督府。当是上元元年成都作。
五岭皆炎热①,宜人独桂林②。梅花万里外③,雪片一冬深。闻此宽相忆,为邦复好音④。江边送孙楚⑤,远附白头吟。
(上四,桂州之景。下四,寄杨之情。梅时有雪,可销炎瘴,故曰宜人。宽相忆,因瘴少。复好音,见政异。孙楚,比段。白头吟,怀杨。《杜臆》:通篇气势流走,字句空灵,诗之不缚于律者。)
①五岭,始安、越城、临贺、大庾、腊岭是也。始安岭,在今广西桂林府城西,越城岭在桂林府兴安县北,临贺岭在平乐府贺县境内,大庾即梅岭,在广东南雄府城北,腊岭在广东韶州府乳源县西。班婕好诗:“凉飙夺炎热。”②《山海经》:桂林有八树,在番禹东。注:八树成林,言其大也。鹤曰:桂林虽居岭外,然治古始安,隶荆州之零陵,非郁林州之桂林。故白乐天云“桂林无瘴气”,兹所以宜人也。岭南无雪,独桂林有之。范成大云:灵州兴安之间,两山蹲踞,中容一马,谓之严关。朔雪至关辄止,大盛则度关至桂州城下,不复南矣。北城旧有楼曰雪观,所以夸南州也。③《南康记》:大庾岭多梅而先发,亦曰梅岭。《白帖》:大庾岭上梅,南枝落,北枝开。《广志》:梅岭,本因梅鋗得名,今竟作梅花之梅矣,聊从同。④《诗》:“怀之好音。”⑤孙楚为石苞参军。
-----------仇兆鳌《杜诗详注》-----------
篇2《不见(近无李白消息)》
杜甫[唐]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作品赏析
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或许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诗用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对挚友的深情。
开头一句,突兀陡起,好象蓄积于内心的感情一下子迸发出来了。“不见”二字置于句首,表达了渴望见到李白的强烈愿望,又把“久”字放到句末,强调思念时间之长。杜甫和李白自天宝四载(745)在兖州分手,已有整整十五年没有见面了。
紧接着第二句,诗人便流露出对李白怀才不遇、因而疏狂自放的哀怜和同情。古代一些不满现实的人也往往佯狂避世,象春秋时的接舆。李白即自命“我本楚狂人”(《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并常常吟诗纵酒,笑傲公侯,以狂放不羁的态度来抒发欲济世而不得的悲愤心情。一个有着远大抱负的人却不得不“佯狂”,这实在是一个大悲剧。“佯狂”虽能蒙蔽世人,然而杜甫却深深地理解和体谅李白的苦衷。“真可”两字修饰“哀”,生动地传达出诗人无限叹惋和同情的心事。
这种感情在颔联中得到进一步展现。这两句用了一个“反对”,产生了强烈对比的艺术效果。“世人”指统治集团中的人,永王璘一案,李白被牵连,这些人就叫嚷要将“乱臣贼子”李白处以极刑。这里“皆欲杀”和“独怜才”,突出表现了杜甫与“世人”态度的对立。“怜”承上“哀”而来,“怜才”不仅是指文学才能,也包含着对李白政治上蒙冤的同情。杜甫另有《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一诗,以苏武、黄公比李白,力言他不是叛臣,又用贾谊、孔子之典来写他政治抱负不能实现的悲剧。而这种悲剧也同样存在于杜甫的身上,他因疏救房琯而被逐出朝廷,不也是“世人”的不公吗?“怜才”也是怜己。共同的遭遇使两位挚友的心更加紧密地连在一起了,这就是杜甫深切哀怜的根本原因。
颈联宕开一笔,两句诗是对李白一生的绝妙概括,勾勒出一个诗酒飘零的浪漫诗人的形象。杜甫想象李白在飘泊中以酒相伴,酒或许能浇其块垒,慰其忧愁。这一联仍然意在写李白的不幸,更深一层地抒发了怀念挚友的绵绵情思。
深情的怀念最后化为热切的呼唤:“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诗意承上“飘零”而来,杜甫为李白的命运担忧,希望他叶落归根,终老故里,声声呼唤表达了对老友的深长情意。“匡山”,指绵州彰明(在今四川北部)之大匡山,李白少时读书于此,这时杜甫客居成都,因而希望李白回归蜀中正是情理中事。就章法言,开头慨叹“不见”,结尾渴望相见,首尾呼应,全诗浑然一体。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假藻饰。律诗往往借景抒情,或情景结合,胡应麟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如五言律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