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白居易《鸟》赏析与习题解析
白居易的《鸟》没有大漠孤烟直的壮阔,也无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婉约,却以二十八字的浅白诗句,成为穿越千年的生命箴言。当诗人驻足枝头,目光落在巢中待哺的幼鸟身上时,那句劝君莫打枝头鸟便不再是简单的咏物,而是一颗仁者之心对生命的温柔叩问。这首诗如同白居易新乐府运动的微观注脚——不用华丽辞藻,不借复杂典故,只用最朴素的语言,讲最真切的道理,却让尊重生命的信念,在代代读者心中扎下了根。
一、诗作原文
《鸟》
唐?白居易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二、白话译文与字词注释
白话译文
谁说众生的性命如此微小,
它们同样有骨肉,同样有皮肤。
劝您不要拍打枝头的鸟儿,
巢中的幼鸟正盼着母亲归来。
重点注释
群生:指世间所有生物,这里特指鸟类,体现白居易万物平等的生命观,与他在《策林》中夫天生烝民,立之君而命之相,所以司牧之也的民本思想一脉相承。
性命微:微并非指生命价值低微,而是形容鸟类体型小巧、力量微弱,易被人类忽视,暗含诗人对弱小生命的怜悯。
一般:唐代口语,意为同样、一样,比现代一样更具口语化的亲切感,凸显诗人与读者的平等对话姿态。
子:指巢中的幼鸟,用子而非雏,既通俗易懂,又暗含人子的联想,将鸟类亲情与人类亲情打通,引发读者共情。
望母归:望字是诗眼,既写幼鸟伸长脖颈等待母亲的动作,又暗喻人类孩童盼母归家的情景,实现物与人的情感互通。
三、作者背景与创作情境
作者画像:以诗为谏的仁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主张,主张诗歌应救济人病,裨补时阙——也就是说,诗歌不应只供文人赏玩,更要反映现实、劝诫世人、改善民生。这种以诗为谏的理念,贯穿了他的创作生涯,从《观刈麦》对农人的同情,到《卖炭翁》对权贵的批判,再到《鸟》对生命的珍视,始终闪耀着仁民爱物的思想光芒。
创作背景:民生视角下的生命关怀
《鸟》创作于白居易仕途前期的元和年间(约806-815年),这一时期是他新乐府创作的黄金阶段。当时白居易任左拾遗,职责是供奉讽谏,大事廷议,小则上封事,这份工作让他更关注民间疾苦与社会细节。据《白居易年谱》记载,他在这一时期常出郊野,察民情,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郊外观察到孩童或农人捕鸟后有感而作。
唐代虽有禁捕飞鸟的零星规定(如《唐六典》载立春后、秋分前,不得采捕虫鱼鸟兽),但民间捕鸟取乐、捕鸟为食的现象仍较普遍。白居易看到枝头鸟儿与巢中幼鸟的相依,联想到人类家庭的亲情,便以浅白诗句劝诫世人——他不是站在文人居高临下的角度说教,而是以生命平等的姿态共情,这正是这首诗能穿越千年仍动人的关键。
四、相关知识梳理
1.白居易新乐府诗的核心特征
特征
内涵
本诗体现
通俗性
语言直白,不用生僻典故,力求老妪能解
莫打枝头鸟望母归等口语化表达,无任何晦涩词汇
现实性
反映社会现象或民间疾苦,不写虚无缥缈的题材
针对民间捕鸟现象,直接劝诫,具有鲜明的现实指向
劝诫性
蕴含明确的道德观念或行为指引,希望通过诗歌改变现实
劝君莫打直接提出行为建议,传递尊重生命的道德观
情感性
融入诗人真挚情感,以情动人而非以理压人
一般骨肉一般皮的共情,子在巢中望母归的温情,避免生硬说教
2.唐诗中鸟意象的情感指向对比
诗人
诗作
鸟意象内涵
情感基调
白居易
《鸟》
弱小生命的代表,亲情的载体
温柔劝诫
王维
《鸟鸣涧》
自然静谧的象征
闲适空灵
杜甫
《登高》
漂泊孤独的隐喻
悲怆沉郁
孟浩然
《春晓》
春日生机的体现
轻快欣喜
柳宗元
《江雪》
环境死寂的反衬
孤高冷寂
白居易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不将鸟作为诗人情感的附属品,而是让鸟成为独立的生命主体,关注其本身的生存状态与情感需求,这种视角在唐诗中尤为可贵。
3.本诗与白居易其他劝诫类诗作对比
诗作
劝诫对象
核心主题
艺术风格
《鸟》
普通世人
尊重弱小生命
温情共情
《卖炭翁》
权贵阶层
反对掠夺民生
批判揭露
《观刈麦》
为官者
体恤农人辛劳
写实反思
《红线毯》
地方官员
反对奢靡浪费
辛辣讽刺
可见,白居易的劝诫从不局限于某一群体,无论是权贵还是百姓,他都以诗歌为媒介传递正义与温情,而《鸟》则是其中最柔和、最贴近日常的一首。
五、诗作深度赏析
(一)反问开篇:打破认知的偏见
首句谁道群生性命微以反问起笔,看似简单,实则暗藏巧思。诗人没有直接说群生性命不微,而是用谁道二字,将否定的矛头指向认为生命微小的普遍偏见——这种语气不是指责,而是温和的质疑,仿佛在与读者对话:你看,谁说这些小生命就不重要呢?
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DB32_T 3715-2020 技术交易平台服务规范.docx
- T_CI 263-2024 水上装配式钢结构栈桥(平台)施工技术规程.docx VIP
- 职业技术学院《多轴加工技术》课程标准 数控技术专业.docx VIP
- 14X505-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图示.pdf VIP
- 《人大代表为人民》课件.pptx VIP
- JC-T 799-2007 装饰石膏板-建材行业标准.pdf VIP
- 2025军队文职考试考前30分【数学1】.pdf VIP
- 湖南省2026届高三九校联盟第一次联考英语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指南.pptx VIP
- NBSH_T 0162-2021 石油馏分中碱性氮含量的测定 颜色指示剂法.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