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尽早学会对BB说-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有的孩子在父母看来一直挺老实的,怎么有一天就让警察找到家里“他参与抢劫了”?有的父母觉的自己对孩子那么好,可是有一天怎么就因为多说他几句居然自杀了?有的稍不满足就离家出走,为什么父母那么爱他们,他们还会这样呢?

专家分析认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孩子的成长需要“爱”,但爱的表态可不仅是给予和满足,更不是百般地造就,不是让孩子永远地感受“快乐”!人生中的生与死,相逢与离别,快乐与痛苦,从来都是成双成对地出现,成长中的孩子也必须经历“成对”教育,所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要对孩子说“不”,问题在于,这种说“不”的时间要早,一定要在6岁之前。

父母若在6岁前,最晚别超过10岁,对孩子说“不”,他们尽管会因为你的拒绝感到难过,但最多也就是痛哭一场;可是若等到他12岁至18岁的青春期,你再开始对他说“不”,他不会再是简单地痛哭、他会离家出走、会服毒自杀、会跳楼威胁……为什么小小年纪会自杀?因为孩子只知道你爱他,他在利用你的爱威胁你,他并不知道死的真正含义!

何时对年幼的孩子说不呢?对孩子说“不”的几个要点:

第一、选择孩子早期表现出任性的时候,一般应该是3岁至5岁。

在3岁之前,孩子的哭声一般是他身体痛苦的感受表达,但是孩子到3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哭声有时不再是身体的痛苦,而是一种意向表达。譬如:你带他去朋友家,看到别人家的玩具好不肯撒手要带回家;去商场看到好玩的东西父母不买就大闹。当父母发现他的这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心态一出现,就要有意地对他进行说“不”教育。

第二、说“不”的环境要讲究,要让孩子单独面对你,而不要让他在众人面前面对你。

所以无论他在哪里与你对峙,你都不要心急,要把孩子带回家,最好选择卧室内,因为房间里没有危险物品。你将他置于卧室中,关上门,让他单独面对你,他会感到一种情境压力,然后,告诉他“你今天这样做是不对的!下次不许如此

第三、初次这样做,孩子可能会继续哭,这时父母一不要打、二不要骂、三不要在这时给他讲道理。

因为他还小,很多言语还不太明白,四不要走开,因为要不得让他感受到你一直不让步的态度。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坐在他面前,看着他哭。开始时,他会很伤心,还很气愤,没关系,因为他现在反抗的本事就是哭,而你这一时间的“坚持”就向他展示了你的态度,不要暧昧要坚决!这对你对他都有好处。

这种说“不”的方式就是以一次事件的处理告诉孩子:如果你做得不对,你再闹我也不会让步,我也不会心疼,我对你的爱是有限度的,取决于你自己的表现!只要你坚决,他就明白了,与你闹是没有用的,然后你再进行疏导性教育,恩威并施,让他知道,父母爱他,但父母不迁就他,这种“较量”越早越好!

父母说“不”的时候最易进入的三个误区:

第一个错误:家长居高临下,颐指气使,对孩子吆五喝六。

家长过足了当领导的瘾,把在外面受的气全部撒给孩子,家长的心理垃圾转移给了孩子。这是满足了家长,倒霉了孩子。遇到宁死不屈的,双方势必剑拔弩张,亲子关系恶化。长此以往,感受不到家长的温暖,孩子的心渐渐远去,再也不回头。

真到那时,可就悔之晚矣啦!遇到个性温和的,虽然表面顺从,心理也会受伤,变得谨小慎微,看人脸色,迷失自我。一旦脱离家长的控制,一部分孩子不知道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只会等着别人下命令,只能当可怜应声虫;另一部分孩子则如脱缰野马,行为失控。

第二个错误:对孩子进行情感勒索。

家长都不动就说,“你再怎么怎么样,妈妈/爸爸就不喜欢你了,就不要你了”。对小小的三四岁以内的孩子,这简直就是恐怖分子在要挟人质。这么大的孩子,爸爸妈妈就是全部的世界,是自己生存的依靠。爸爸妈妈不喜欢自己了,不要自己了,对他们来说意味着无法生存,那会带来怎样的心理恐惧。

所以,家长这样说等于把刀架在孩子脖子上进行勒索。而对于大一些的孩子,这句话又显得超级孩子气,也许第一次管用,多用几次,孩子就知道其实你是在虚张声势呢。孩子知道你在说谎,你又给孩子做了个什么榜样?

即便每次都管用,孩子乖乖听话,可是孩子不做你禁止的事情,不是因为这个行为是错的,而是因为这么做就要受到抛弃。被恐惧控制了的孩子,哪还记得规则的本来面目啊,更别提自律啦!爸爸妈妈在跟前威胁,我就不做。爸爸妈妈不在跟前,我照做不误。难道家长还能365天,24小时贴身盯吗?

第三个错误:规则飘忽不定,今天不可以,明天又可以,完全看家长心情而定,或者看孩子反抗程度而定。

如果家长心情好就可以,心情不好就不可以,这样对孩子其实很不公平。孩子时刻看家长的脸色,揣摩家长的心思,哪还有精力去发展自己?如果看孩子反抗程度而定,那等于变相鼓励孩子变成“滚地雷”。撒泼打滚就能对付家长,于是家长受到了孩子的控制,哪还能执行规则啊。

其实合情合理地拒绝孩子真的不难。只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uono25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11111111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