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1
植保无人机双斑萤叶甲精准防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以植保无人机为主的棉区防治双斑萤叶甲的虫害检查、防治时机、药剂选择与用量、无人机防治作业要求、操作人员防护与安全。
本文件适用于以植保无人机为主的棉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使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8321NY/T1276
NY/T1533
3术语和定义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农用航空器喷施技术作业规程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双斑萤叶甲Monoleptahieroglyphica(Motschulsky)
双斑萤叶甲是鞘翅目叶甲科的一种农业害虫,成虫体长3.6-4.8毫米,体背黄褐色,鞘翅基部各有1个近圆形黑斑。主要危害棉花、玉米、豆类等作物,成虫取食叶片形成孔洞,还啃食花丝、嫩梢,影响作物生长,一年发生一代,成虫盛发期多在7-8月。
3.2植保无人机Plantprotectiondrone
一种用于农林植物保护作业的无人驾驶飞行器,通过地面遥控或导航飞控,可将农药均匀喷洒到目标作物上。
4虫害调查
4.1关键时期
棉花苗期至花铃期(5月至8月)为双斑萤叶甲主要危害期,其中6月下旬至7月上旬(成虫羽化盛期)和8月上中旬(第二代成虫高峰期)为监测重点。
2
4.2调查频次
常规田块每7d调查1次,历史重发田块每3~5d调查1次,遇干旱、高温天气加密监测。
5防治时机
5.1卵孵化高峰期
双斑萤叶甲卵块孵化率:30%~40%。幼虫初始孵化,多在土壤表层活动,抗药性较弱,药剂易发挥作用。
5.2幼虫低龄期(1~3龄期)
其幼虫群集性较强,主要取食作物根系,取食量小,对药剂较为敏感。
5.3成虫羽化高峰期
结合成虫具群集性、迁飞性及一定趋光性等特性,采取人工捕杀(早晨或傍晚活动较缓时)与药剂喷雾防治相结合,降低下一代幼虫发生基数,减轻对作物的危害。
6农药的选择与配制
6.1农药选择
须结合棉花生长期、双斑萤叶甲危害程度,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农药见表1。
表1棉花生长期与双斑萤叶甲生长阶段用药一览表
棉花生长期
双斑萤叶甲成长期
农药选择
苗期——蕾期
卵孵化期
30%苏云金杆菌(Bt)悬浮剂
蕾期
幼虫期
2%阿维菌素乳油和11.6%甲维?氯虫苯悬浮剂
花铃期
成虫羽化期
2.5%高效氯氟氰菊酯
农药的选择应符合GB/T8321的相关要求,农药的安全使用应符合NY/T1276的相关要求。
6.2农药质量
所选农药须具有国家相关行政部门批准并颁发的”农药登记证、生产许可证、产品标准证”。
农药应在有效期内,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
6.3农药配制
应结合作物不同生育期与害虫不同龄期及其危害程度,确定与之相适应的农药配制方案。双斑萤叶甲无人机防治农药配制方案详见附录A。
农药的选择应符合GB/T8321的相关要求,农药的安全使用应符合NY/T1276的相关要求。
3
7无人机防治作业
7.1气象条件
——避开高温、干热风、大风、下雨、沙尘等不利天气影响。
——无横风,风力≤3级,风速<4m/s,相对湿度40%-70%。
——无人机防治作业气象条件应符合NY/T1533相关要求。
7.2飞行参数
——有效载荷:>20Kg。
——飞行高度:四旋翼无人机最佳飞行高度1.0~1.5m。八旋翼无人机最佳飞行高度1.5~2.0m。
——飞行速度:3~4m/s。
——飞行路线:飞行路线设定为作物栽培行向,并介于两行之间为宜。
——最佳喷施量:4L/667m2。
——喷施重叠率:<20%。
8操作人员防护与安全管理规范
8.1操作人员防护要求
8.1.1操作人员须通过包含设备操作、药剂特性、应急处置等内容的专项培训并考核合格,熟悉植保无人机的性能参数、操作流程及安全风险控制措施,严格执行作业规程。
8.1.2操作人员应根据药剂类型及作业环境,穿戴符合防护等级的防护服、防毒口罩、耐化学腐蚀手套、护目镜等防护用品,作业过程中严禁饮食、触碰面部,避免药剂接触皮肤或通过呼吸道侵入。
8.1.3作业现场应设置封闭管控区域,以作业点为中心向外延伸至少30米划定警戒范围,在出入口及边界设置“无人机作业中,请勿靠近”的警示标识(包含反光条及语音提示装置),安排专人值守,严禁无关人员、畜禽进入。
8.2安全操作规范
8.2.1施药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