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学语文基础知识-词语理解篇课后习题及解析366 .pdfVIP

2025年小学语文基础知识-词语理解篇课后习题及解析366 .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君子忧道不忧贫。——孔丘

2025年小学语文基础知识-词语理解篇课后习题及解析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臧克家,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

主要作品有《烙印》《桔红》等。

B.贝多芬是法国作曲家、钢琴家,也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家,其代表作有《田园交响

曲》《命运交响曲》等。德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在《名人传》里专门赞扬了他。

C.莫泊桑在《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中着力刻画四位著名作家形象时,插入一些抒情

和议论,其作用是让读者更深刻地认识四位作家。

D.《邓稼先》的作者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对于课本上的课文,尤其是所

收录的名作家的文章,不仅要知道文章的作者、出处、作者的相关常识,还要对文

章的内容、主题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且要懂得通过课内的文章学到相关的语文

知识的道理。B项表述错误,贝多芬是德国作曲家、钢琴家,罗曼·罗兰是法国著

名作家。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臧克家,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

主要作品有《烙印》《桔红》等。

B.贝多芬是法国作曲家、钢琴家,也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家,其代表作有《田园交响

曲》《命运交响曲》等。德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在《名人传》里专门赞扬了他。

C.莫泊桑在《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中着力刻画四位著名作家形象时,插入一些抒情

和议论,其作用是让读者更深刻地认识四位作家。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

D.《邓稼先》的作者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对于课本上的课文,尤其是所

收录的名作家的文章,不仅要知道文章的作者、出处、作者的相关常识,还要对文

章的内容、主题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且要懂得通过课内的文章学到相关的语文

知识的道理。B项表述错误,贝多芬是德国作曲家、钢琴家,罗曼·罗兰是法国著

名作家。

3、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悬崖:高而陡的山崖。突兀:高耸的样子。

B.抽噎:一吸一顿地哭泣。恍惚:不停地摆动。

C.哄堂大笑:形容众人一起大笑的样子。滑稽画:“漫画”的旧称。

D.气喘吁吁:呼吸急促的样子。形容非常劳累。小心翼翼: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

疏忽。

【答案】B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文章上下文及主

旨来思考。B“恍惚”的意思是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不停地摆动”这种解释

是错误的。故选B。点睛: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的意思,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

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因此,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

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贫贱不能移(动摇)空乏其身(财资缺乏)

B.无陇断焉(高地)始龀(换牙)

操千曲尔后晓声,观千剑尔后识器。——刘勰

C.已而之细柳军(表承接)曩者霸上(先前)

D.惩山北之塞(阻塞)浑欲不胜簪(简直)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把握。ABD三项正确。C项的“之”在此

处应解释为“到,往”。

文档评论(0)

132****09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