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PAGE
第PAGE1页/共7页
山西大学附中
2025~2026学年高一第一学期10月(总第一次)模块诊断历史试题
(考查范围:第1~5课)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计60分)
“考古学文化”是指考古发现中可供人们观察到属于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并且具有共同的特征的一群遗存总和。据此判断,下列出土实物属于仰韶文化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良渚文化晚期墓葬中,不同类型墓葬的差异显著,如下表所示。这种差异说明了良渚文化( )
类型
墓坑规格
随葬品情况
占墓葬总数比例
大型墓
长5米以上,宽3米以上
使用大型木棺,随葬品超百件,包括玉琮、玉璧等礼器,以及漆器、象牙器等奢侈品
约1%
中型墓
长3—5米,宽1—3米
有木棺,随葬品数十件,多为陶器、石器,少量玉器
约10%
小型
长2—3米,
无棺椁,多无随葬品,仅少数有1—2件简
约89%
墓
宽不足1米
单陶器
社会阶层分化显著 B.已建立完善的国家机构
C.手工业技术领先世界 D.具备成熟的礼乐制度
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遗址,以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下游地区的数量最多,此外其周边地区也发现有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遗存,如东北地区的兴隆洼文化,华南地区广泛分布的绳纹粗陶文化。这体现了中华文明起源的()
A.连续性 B.多元性 C.开放性 D.兼容性
古书记录了夏朝前期的一桩动荡事件:第五任君王姒相被有穷氏的后羿取代,后羿又被伯明氏的寒浞篡权,寒浞屠灭了后羿和夏王相家族,而相的遗腹子少康借助有仍氏和有虞氏的势力,成功诛杀了寒浞,恢复了夏朝统治。这起夏朝的“王子复仇记”可以佐证()
夏王对地方实行直接统治 B.宗法制度已经瓦解
C.此时王位世袭制尚未形成 D.夏朝内部族邦林立
公元前712年,滕侯、薛侯去拜见鲁隐公,薛侯以“先封”为由要求行礼位置的次序在前,滕侯反驳说:“薛,庶姓也,我不可以后之。”于是,鲁隐公安排滕侯在先。鲁隐公的做法( )
A.改革了晋谒礼仪 B.激化了嫡庶矛盾 C.破坏了分封制度 D.维护了宗法秩序
春秋战国时期的车轮均为木轮,木轮外包镶铁皮或打上铁钉,轮子普遍较硬也较窄,这样的车子走多了就会在路面上留下车辙,慢慢就变成了“轨道”。各诸侯国在制造车子的时候,有意使本国车轮间距与其他诸侯国不同。这种现象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皇权衰微,礼崩乐坏 B.社会动荡,战争频繁
C.交通便利,商业繁荣 D.文化多元,交流互鉴
商鞅认为“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他在变法中坚持的基本精神是摧毁秦国贵族领主这一利益集团的世袭制。为此,他实行( )
A.奖励军功 B.什伍连坐 C.重农抑商 D.授田百姓
老子认为万物由“道”衍生,且“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针对社会矛盾,老子主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老子的主张( )
顺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 B.受到邹衍思想影响
C反映新兴地主阶级要求 D.蕴含了辩证法思想
韩非曾批评商鞅“徒法而无术”和“无术以知奸”。因此,韩非在“法治”之外又重“术治”(指君主审
核和驾驭官吏的方法和手段),主张“法”“术”紧密结合。韩非的治理观( )
倡导“法治”与“人治”的结合 B.以“民本”思想为基础
C.体现“法治”与“德治”的争议 D.与“礼崩乐坏”相适应
下表所示为春秋战国时期文献中吴越地区的相关记载。据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 )
时间阶段
相关记载
文献
春秋前期
吴公子季札观周乐,能精准阐释《风》《雅》《颂》,却仍自称“蛮夷”,以“断发文身”为俗。
《左传》
春秋后期
越君勾践令诸大夫习《诗》《礼》,朝堂论政引“华夏先王之道”,但祭祀仍保留“鸟图腾”仪式。
《国语》
战国中期
楚王孙遗者钟铭文载“吴人,越人,尚同乎楚”,吴越贵族通婚频繁,且多以“华夏共祖”自称。
《史记》
长江流域礼制整合的初步完成
华夏认同在吴越地区逐步深化
东南地区华夏共祖观念的萌生
吴越习俗与周礼的互动式演变
《史记·货殖列传》载:“关中自汧、雍以东至河、华,膏壤沃野千里……秦文、德、缪居雍,隙陇蜀之货物而多贾”;《战国策》亦记:“秦地半天下,兵敌四国……虎贲之士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这些现象共同说明战国末期()
六国主动放弃抵抗甘愿臣服秦国 B.秦国统一战争完全依赖武力征服
C.秦国在统一前已具备统一的条件 D.东方六国已率先完成封建化改革
有学者在论及“中国”一词的渊源时表示,直到秦统一,“中国”二字才代表一个具有明确政治制度的庞大帝国和明确地理区域的广大国土和民众;更重要的是,“大一统”观念由此深入人心,促使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产生了融合智慧与发展共同文化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