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河南省九师联盟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VIP

2026届河南省九师联盟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6届河南省九师联盟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

历史试题

2025.09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表是仰韶文化的发展演变情况。这可用于说明

发展阶段

经济形态

居住形态

社会组织

精神观念

早期

渔猎采集为主

分散洞穴居

小型氏族

自然崇拜

中期

渔猎+原始农业

半固定聚落

较大部落

祖先崇拜初显

晚期

农业主导

规整村落

部落联盟

天地人观念融合

A.黄河文明是东亚最早原生文明 B.文明发展与经济形态相关联

C.社会分层发端于仰韶文化时期 D.精神观念阻滞文明发展进程

2.西周时期,诸侯受封,王为之定“某侯”之爵,赐以礼器、民户及疆土。且命之曰:“当以‘什一税’之制,输粮帛于王廷;王室有大祀,必亲率卿大夫往助;戎事兴,则依封疆之广狭,供甲士若干……其国宫室之制、礼乐器之数,皆有定制,僭越者罪。”据此可知,西周分封制

A.形成王室与诸侯的分权制衡 B.通过经济依附强化中央集权

C.推动地方政权实现高度自治 D.明确等级义务维系王室统治

3.秦国在统一战争中,向关东地区迁移了大量携带家眷的军吏、工匠及民众。这些移民多担任当地郡县官吏或基层管事,在文书中被称作“主人”,而关东原住民则被标记为“邦客”。秦律规定:“邦客与主人斗,邦客耐(一种刑罚)为隶臣,主人仅答五十。”这一做法

A.埋下秦朝社会动荡的隐患 B.助推了区域经济文化交融

C.说明秦的统一具有必然性 D.有利于完善中央集权体制

4.西汉早期,平度即墨故城(齐王封地)、江都大云山汉墓(吴王封地)出土青铜器的矿料来源多样,含楚地铅矿、齐地铁矿及巴蜀铜矿;而西汉中晚期同区域青铜器矿料中铅同位素比值与长安上林苑铸币作坊遗址的汉镜矿料高度一致,且占比超90%。这一变化反映出,西汉时期

A.手工业技艺的传播加速了文化融合

B.官营作坊的发展重构了经济运行模式

C.中央借资源掌控强化对地方的统辖

D.资源的重新调配影响了对外交往策略

5.史载,东晋名相王导“每劝帝(司马睿)克己励节,匡主宁邦。于是尤见委任,情好日隆,朝野倾心,号为‘仲父’”,王导常以《孝经》《论语》劝诫皇室,其门生故吏亦多循儒家礼法治郡。这反映出当时

A.皇权独尊格局完全确立 B.儒学影响政治统治实践

C.选官制度注重道德品行 D.“三教合流”的趋势出现

6.唐景龙二年(708年),尚书左仆射韦巨源加“同中书门下三品”衔,始得预政事堂议事;而开元初年(713年),中书侍郎张说奏请“政事堂印”改称“中书门下印”,且于其后设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分理庶务。这一变化说明唐代

A.中枢决策权向皇权集中 B.三省分权制衡格局基本瓦解

C.政事堂职能渐趋行政化 D.宰相个体专断权力逐步强化

7.唐玄宗开元年间,朝廷对各州仓储定额进行调整:江南东道义仓储粮标准由“亩纳二升”提至“亩纳三升”,其岁储总量占全国义仓的三成;而关中地区常平仓因“岁稔谷贱”,多次奏请减储,部分仓廪改作军垒、驿舍;河南道漕粮北运量较贞观年间下降近四成,江淮漕运则“舟楫相继,岁输百万石”。这反映出当时

A.财政供给格局深受经济重心南移影响

B.农业技术迭代扩大了南北经济差距

C.区域政策倾斜推动江南成为经济重心

D.政治中心东迁弱化了关中经济职能

8.隋代儒者王通称:“吾将明王道,兴礼法,正人心,以救时弊;采先儒之得失,究百家之旨要,成一家之言”。其弟子评价:“夫子之学,统合儒释道,而归于六经”。到唐代,韩愈斥佛道“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力推“道统说”,以孟子为“道统”传承枢纽。这反映出隋唐时期

A.“三教合流”已成为文化主流趋势 B.儒学因时势变化而自我调适

C.佛道思想彻底动摇儒学正统地位 D.科举制度推动儒学体系更新

9.西晋时,尚书左仆射王戎以故吏王衍“神姿高彻,有俊才令名”为由举荐其为司徒掾,疏文递上三日,朝廷即下诏任命;唐中宗时,吏部铨选,候选者崔日用“论政精当,应对敏捷”,然“墨试七题未能尽答”,吏部以“试格未合”为由,取消其参选资格。这一变化反映出

A.选官标准从品状转向试格 B.门阀影响力在选官中丧失

C.官员选拔机制趋于规范化 D.选官权力向中央机构集中

10.宋太祖、宋太宗时为相的赵普于厅事座屏后置二大瓮,凡有人投利害文字,皆置其中,满即焚于通衢;宋真宗时为相的李沆自言:“朝廷防制,纤悉备具,或徇所陈请,妄有更张,即所伤多矣”,王旦为相“务行故事,慎所改作”。据此可知,北宋前期

A.君主专制制度遭遇重大的挑战 B.相权的运作强调稳定与审慎

C.崇文抑武政策行大失且担当 D.行政体系僵化导致效率低下

11.辽代皇室祭祀,既行契丹旧礼“祭山仪”,又仿唐制立“南郊祭天”之仪;西夏《天盛律令》规定,蕃汉殴伤罚则不同,却载明“蕃汉军民皆需遵国主诏令”;金代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h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个人会员请填写与您文档内容相关的关键词作为昵称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