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河南省部分名校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四)历史试题(解析版).docVIP

2022届河南省部分名校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四)历史试题(解析版).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南省部分名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四)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有学者说,与夏、商外服制,即邦联式统一相比,西周分封制可以说是一种质的飞跃,类似于当代的联邦制,同时,周代的分封制统一至少是与秦帝国的中央集权制统一具有同等意义的。这主要因为分封制

A.确立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B.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C.政治上建立了君臣关系 D.使周王处于天下共主地位

2.公元326年,罗马高利贷现象盛行,许多契约的缔结都带有债权人欺诈和盘剥债务人的成分,担保物的价值远高于被担保的债权额,为此,君士坦丁皇帝在相关立法告示中明确禁止缔结该类契约。这反映出罗马法

A.强调自由自愿 B.追求公平公正 C.存在人治局限 D.崇尚效率价值

3.1690~1696年,英国国王威廉曾否决过5个法案,但这些法案经议会再次讨论通过后都成为正式法律。此后,威廉未再行使过对议会的否决权。这表明当时英国

A.国王已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B.国王行政权威受到压制

C.议会权力中心的地位日益巩固 D.君主立宪制度有待完善

4.下图所示是19世纪中叶英国《伦敦新闻画报》中的一幅漫画,是中国人笔下的英国海军形象。该漫画

A.体现了统治者的盲目自大 B.丑化英军唤醒了救亡意识

C.受到民间文化心理的影响 D.反映出华夷观念日益强化

5.1917年4月,列宁在谈到当时革命形势时说:“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没有外力压制人民——这就是问题的实质,这就提供并保证了整个革命有和平发展的可能。”列宁这一言论的主要背景是

A.《四月提纲》得到民众支持 B.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C.第一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 D.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6.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党组织在广大乡村普遍建立。村级党组织成员多是在土改中涌现出来的农民积极分子,他们不是领薪的政府雇员。这一状况

A.促进了乡村社会秩序的稳定 B.反映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促进了城乡关系的协同共进 D.为人民民主专政的确立奠基

7.在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有意识地采取“不争论”的策略,不仅自己不提出容易引起争论的议题,面对有关的指责和攻击还极力地避免革命性和意识形态化的措辞。这一策略

A.旨在提升亚非国家对中国的认同感 B.推动了中国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

C.反映了新中国调整外交战略的意图 D.消除了意识形态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8.冷战结束后,欧盟对中亚五国进行了援助,但仍将这一地区看作是俄罗斯的附庸国,并无针对性的政策文件,缺乏实质内容。但“9·11”事件之后,欧洲开始更积极地介入该地区事务,更系统地、完整地看待这个极具战略价值的地区。这一变化表明

A.经济全球化扩展到安全领域 B.欧盟对外援助政治目的明显

C.经济区域集团化成就显著 D.世界政治秩序发生巨大变化

9.下图为明代典籍中所载的《收割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C.租佃经济的生产情形 D.地主田庄的收获场景

10.15~18世纪,伦敦有成百上千个咖啡馆,顾客围坐在一张大桌边,啜饮咖啡(一杯只要1便士)、寒喧叙旧、交换新闻。19世纪初,掌握话语权的政治人物、文化精英渐次归隐于实行会员制的封闭型俱乐部,劳工大众再次回到简陋喧闹、对现实冷漠超然的酒吧中,咖啡馆逐渐没落。伦敦咖啡馆的衰落从本质上反映了

A.平等主义精神的发展 B.公共空间功能的演变

C.民众消费水平的提高 D.社会层级分化的加剧

11.上海和界人口于1860~1862年、1937年出现了两次突发性增长高潮。其中1860~1862年,上海租界人口由1860年时的30万增至1862年的50万。1937年9月中旬,上海租界人口从170万陡增到300万。这两次人口剧增的共同原因是

A.欧美列强在华特权扩大 B.战争引发的社会动荡

C.江浙地区自然经济解体 D.国内外贸重心的转移

12.下表所示为1949~2003年代表性年份的中国产业结构。据表可知,这一时期中国

年份

产业占比(%)

农业

工业

建筑业

运输业

商业

其他

1949

58.53

25.13

0.72

3.41

12.21

1960

17.06

61.1

9.26

4.89

7.69

1978

28.10

44.34

3.81

4.77

7.33

11.65

1990

27.05

36.97

4.63

6.18

7.65

17.58

2003

14.58

45.28

6.98

5.73

7.88

19.53

A.农业逐步丧失了基础地位 B.农业生产力水平稳步提升

C.工业发展受冷战影响较大 D.经济政策影响了产业结构

13.1902年,上海《申报》发表的一篇“社说”批评“今日应试之士”,“平日束书不观,迨届场期,则广搜坊肆怀挟之书,满纸陈言,令人可厌;号为知新者,则又矜奇吊诡,刺取

文档评论(0)

K12好帮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K12好帮手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