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统编版必修上册: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件】(20张).pptVIP

新教材统编版必修上册: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件】(20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首页◆全书优质试题随意编辑◆课堂教学流程完美展示◆独家研发错题组卷系统-*--*-首页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一二三四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1.经济发展(1)农业①明朝后期,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其中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的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②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2)手工业: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一二三四(3)商业①白银货币化: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②商人群体形成:以安徽南部的徽商和山西的晋商为代表。③工商业市镇: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2.局限: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占据压倒优势;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也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一二三四二、思想领域的变化1.陆王心学(1)兴起:程朱理学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失去活力。明朝中期,王守仁在南宋陆九渊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一套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形成陆王心学。(2)内容:“良知”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和践行,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3)影响: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而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一二三四2.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家(1)李贽: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震动。(2)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还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工商皆本”;顾炎武、王夫之也对宋明以来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批判。易错提醒陆王心学是对儒家传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明末清初思想家虽具有进步性,但始终未突破传统的桎梏,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儒学。一二三四三、小说与戏曲1.背景: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社会娱乐活动丰富,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2.成就(1)小说一二三四(2)戏曲①传奇:明清戏曲创作也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称为传奇。代表作家有明朝汤显祖,清朝孔尚任等。②昆曲:从江苏昆山一代发源的昆曲长期流行。③京剧:清朝道光年间,以徽班为基础,融合徽、汉二调,吸取昆曲和其他地方戏的艺术成分,形成了京剧,并且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概念阐释京剧≠北京的戏曲京剧不是以北京的地方戏为主形成的,而是徽、汉二调在京城合流,吸取了昆曲、梆子腔等剧种的腔调和表演形式,字韵上受京城文化的熏陶和影响而形成的。一二三四四、科技1.科技巨著2.西方科技传入:明朝后期,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等来华,他们借助传播科学知识来达到传教的目的,与一些开明的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清朝前期,传教士还运用欧洲先进测绘技术,帮助清廷绘制了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史料实证史料(吴地市镇上)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远近村坊织成绸匹,俱到此上市,四方商贾……蜂攒蚁集,挨挤不开,路途无停足之隙①。……苏州长阊门外南濠黄家巷……(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且千,鳞次栉比……上自帝京,远连交广,以及海外诸洋,梯航毕至。……千里之商贾,骈肩辐辏……吴越州郡,察其市肆,贸迁多系晋省之人。②——(清)徐锡龄《煕朝新语》读史技巧①反映出大量手工业产品进入市场,市镇经济发展;②反映出区域间长途贩运业获得较快发展,并且形成晋商。互动探究根据史料,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提示区域间长途贩运业的较快发展,大量手工业产品进入市场,市镇经济发展,商帮出现。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历史解释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变化规律及其特点(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主要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至明清出现专业性的市集、市镇;先是固定时间、场所,到后来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界限。(2)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到后来以一般民众所需的农副产品、手工业产品为主。(3)交易媒介的变化:从最初物物交换到以贝壳等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再后来以固定统一货币为交易媒介。北宋时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清时期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探究点一探究点二(4)流通领域的变化

文档评论(0)

192****94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