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皮肤性病学 第3-4章 皮肤的功能与皮肤性病的基本临床表现.pptx

医学课件-皮肤性病学 第3-4章 皮肤的功能与皮肤性病的基本临床表现.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学课件-皮肤性病学第3-4章皮肤的功能与皮肤性病的基本临床表现汇报人:XXX2025-X-X

目录1.皮肤的功能

2.皮肤性病的基本临床表现

3.皮肤性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4.皮肤性病的诊断方法

5.皮肤性病的治疗原则

6.常见皮肤性病简介

7.皮肤性病的预防措施

01皮肤的功能

皮肤的屏障功能角质层结构角质层由多层细胞组成,细胞间脂质填充,形成致密的屏障,有效防止水分丢失,维持皮肤水分平衡。角质层厚度约为0.1-0.2毫米,具有抗摩擦、抗化学刺激等作用。皮肤屏障功能皮肤屏障功能包括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防止水分丢失、调节体温、保护皮肤免受外界物理损伤等。屏障功能受损时,皮肤易出现干燥、脱屑、感染等问题。屏障功能异常皮肤屏障功能异常会导致皮肤屏障受损,如皮肤干燥、敏感、瘙痒等症状。常见原因包括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疾病因素等。维持皮肤屏障功能对于预防皮肤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皮肤的吸收功能吸收途径皮肤吸收分为角质层吸收、毛囊皮脂腺途径和汗腺途径。角质层吸收主要依赖于脂质层,吸收速度较慢;毛囊皮脂腺途径和汗腺途径吸收速度较快,适合药物和营养物质渗透。影响因素皮肤吸收功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皮肤状况、药物或化妆品的分子量、pH值、溶剂等。皮肤破损、炎症或使用刺激性产品会降低皮肤屏障功能,增加吸收风险。安全风险不当使用含有重金属、激素等有害物质的护肤品或药物,可能导致皮肤吸收有害物质,引发皮肤过敏、激素依赖性皮炎等不良反应。因此,选择安全可靠的护肤品和药物至关重要。

皮肤的分泌与排泄功能皮脂分泌皮脂腺分泌皮脂,有助于皮肤保湿和防止水分蒸发。正常情况下,成人每日分泌皮脂量约为1-2克,皮脂分泌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引起皮肤问题。汗液排泄汗腺负责排泄汗液,调节体温。人体每日可分泌约500-1000毫升汗液,汗液中含水量约为99%,其余为无机盐、尿素等。排泄途径皮肤通过毛囊、汗腺和皮脂腺等途径排泄废物,如重金属、毒素、药物等。这些废物通过皮肤排出体外,有助于维持体内环境平衡。

皮肤的调节功能体温调节皮肤通过血管收缩和扩张调节体温,如寒冷时血管收缩减少散热,炎热时血管扩张增加散热。人体皮肤表面温度约为36-37℃,有助于维持恒定的体温。疼痛感觉皮肤具有感觉神经末梢,能够感知疼痛、温度、触觉等。皮肤痛阈约为0.5-1.0牛顿,低于此值会引起疼痛感觉。压力感知皮肤能够感知压力和张力,如通过指尖的压力感受器进行触觉识别。皮肤的压力感知能力有助于人们进行精细操作和平衡维持。

02皮肤性病的基本临床表现

皮肤颜色改变色素沉着皮肤色素沉着是由于黑色素细胞产生黑色素增多,常见于紫外线照射、炎症反应等。黑色素颗粒沉积在皮肤表层,使皮肤颜色变深,如晒斑、雀斑等。色素减退皮肤色素减退是由于黑色素细胞活性降低或黑色素颗粒减少,常见于白癜风、白癜风样白斑等。皮肤颜色变浅,失去原有色泽。血管因素皮肤颜色改变也可能由血管因素引起,如血管扩张导致皮肤发红,如酒渣鼻;血管收缩导致皮肤变白,如寒冷引起的苍白。血管变化直接影响皮肤颜色。

皮肤损害形态斑点状斑点状损害通常直径小于2毫米,如雀斑、老年斑等。斑点颜色可为棕色、黑色或灰色,多出现在面部、手背等暴露部位。斑块状斑块状损害面积较大,直径通常在2毫米以上,如银屑病斑块、湿疹斑块等。斑块边缘清晰,表面可能伴有鳞屑、炎症等。弥漫性弥漫性损害遍布整个皮肤区域,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疹等。损害大小不一,形态多样,表面可能伴有瘙痒、疼痛等症状。

皮肤损害分布局限性局限性损害指损害出现在身体的特定部位,如银屑病常出现在头皮、肘部、膝关节等。局限性分布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鉴别。泛发性泛发性损害指损害遍布全身,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疹等。损害广泛分布,症状严重,可能涉及多个器官系统。对称性对称性损害指损害在身体两侧对称出现,如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等。对称性分布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鉴别,也是某些疾病的特点之一。

皮肤损害演变过程急性期皮肤损害在急性期通常表现为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病程较短,数日至数周内可消退。如荨麻疹、湿疹等疾病急性期症状明显。慢性期慢性期皮肤损害病程较长,数月至数年不等,损害稳定但反复发作。慢性期皮肤可能出现浸润、肥厚、色素沉着等变化。如银屑病、硬皮病等疾病慢性期表现明显。愈合期皮肤损害在愈合期表现为炎症反应减轻,损害逐渐消退,皮肤恢复。愈合期可能伴随色素沉着、疤痕等后遗症。如烫伤、烧伤等皮肤损伤愈合过程。

03皮肤性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遗传模式遗传因素在皮肤性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遗传模式多样,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连锁遗传等。如白化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家族性鱼鳞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易感基因研究表明,某些基因变异与皮肤性病的发生风险增加相关。如HLA基因与银屑病、白癜风等疾病的发生密

文档评论(0)

LLFF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